精品蔬果有“猫腻” 以次充好“忽悠”你

2015-04-07 08:34: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家住市区五一路附近的市民吴女士向本报打来热线反映,她在某大型超市购买的精品水果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事情是这样的,吴女士计划去医院看望住院的朋友,于是前一天晚上在超市的精品水果区挑选了一些水果。购买后回到家,吴女士也没有打开看就放在阳台上,第二天一大早她带着前一晚买的水果去了医院。吴女士在医院打开了水果去清洗,可拆开保鲜膜后发现,她买的几样精品水果都有几个不新鲜的“藏身其中”。“当时在医院就直接扔掉好几个,这让朋友看见多不好意思,买点水果也这么不新鲜,精品包装的水果这么贵还不能保证‘精品’,还有没有人能够管一管了!”吴女士气愤地说。

    就吴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精品包装的水果比散称的水果价格贵近一倍,但水果的质量却不一定如它的价格一般精致,光鲜背后存在着不少“猫腻”。在市区五一路一家超市的精品水果区,货架上用保鲜膜打包好的水果,红的、黄的、绿的摆放整齐,看上去非常新鲜,很容易让人产生购买欲望。记者看到用保鲜膜包装好的草莓,整整齐齐排了上下两层,一盒标价十几元。记者随机挑了一盒,回去拆开后看到,上一层的草莓看上去的确又红又大非常新鲜,可下一层中间位置却有一颗发霉“长毛”了,还有两颗也已经很不新鲜。一位正在超市挑水果的市民告诉记者:“我从来不买超市保鲜膜包装的水果,好多都是快烂的,他们把好的坏的混到一起,拿保鲜膜一包当精品的卖,好的都露在外面,坏的都包在里面,让人很难看出问题。”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仅是精品水果,超市中的精品蔬菜也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记者发现,个别超市的精品蔬菜,虽然用保鲜膜包装的很好,看上去很鲜嫩,但实际上不是消费者看上去的那么新鲜。一位热心的老大妈看到记者在挑选精品蔬菜,主动上前告诉记者:“别买这种菜,贵还不好,你看这大白菜都被剥了多少层了,要买菜就挑散称的,而且要上午来买才新鲜。”

    据了解,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食品损坏,经营者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约定,将食品退还给供货者或者进行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要多加留意食品的质量,并要保存好购物小票,若买到了腐败的食品,可对购买的商品进行鉴定,并依据鉴定结果向商家索赔,还可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