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码就扫”暗藏安全风险

2015-04-14 09:17: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维码迅速在市民的生活中推广开来,并且被广泛使用。市民在商场或饭店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地见到二维码的身影,各网站、报纸、杂志上的二维码也随处可见。只要用智能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显示出相关信息,非常方便。与此同时,一些因为“扫”二维码而导致手机中毒或上当受骗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市民崔女士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市区某商场搞活动,只要用手机“扫”二维码,就立减20元。“不用费工夫,扫个二维码就减20元,这么好的事儿我想也没想就扫了二维码,我觉得二维码的应用还是有好处的。”崔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不只是商家,各网站、报纸、杂志上也印有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添加网站、报纸、杂志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每隔几天或者每天都会向客户发布新消息。
   这个黑白相间的“小方块”,给人们提供了优惠和便利。
   但是,由于二维码的制作和发布没有门槛,二维码普及面越来越广,所以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发布手机病毒等违法活动在生活中也逐渐多了起来。因“扫”二维码导致手机中毒或被诈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市民陈先生就曾经深受其害。
   “前几天我在一个网站扫了个二维码,结果手机突然就死机了,打开之后就显示有病毒,但是清理不干净,没办法最后只能恢复出厂设置,手机里的资料和照片也都没了。”据业内人士介绍,二维码其实就是一串网址,有毒二维码与普通二维码本身并没有区别。区别在于二维码背后的链接,链接成有毒的网址或者带插件的网址,就变成有毒二维码了。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见码就扫”,应选择来自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维码进行读取。一般来说,报纸、杂志等正规出版刊物和知名品牌包装上的二维码是相对安全的。而一些街头小广告或来源不明的网站发布的二维码,最好不要盲目扫描,如果扫码确有必要,则要提前检测。  景文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