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影楼各个耍大牌:要底片,掏钱

2015-04-23 09:31: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成华 李静 陈亚楠)“我定了一套450元的个人写真集,拍完之后却多花了500多元,这些钱都用来买底片了。”近日,市民庄女士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底片还得掏钱买?到底谁享有底片的归属权?庄女士预订的古装套系里只包含15张照片,但影楼为她拍摄并精修了100多张。选择空间拓宽了,她却没了主意,哪张都舍不得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最终锁定了50张照片,抛去入册的15张,其余的需按20元/张的价格购买。
    “看我有些动摇,服务员便将每张底片的价格降到了15元,我又支付了525元才拿回挑出来的所有底片。我感觉掉进了影楼的‘美丽陷阱’,一不小心就被‘强制消费’了。”回头想想,庄女士大感不值,照片上的人是我,我为什么还要花钱买我的照片?我认为底片所有权应该归顾客所有,影楼不应收入册照片之外的底片费。”“为什么我的底片不属于我?”很多人拍摄写真时,都面临着庄女士的困扰。记者对市区多家影楼进行走访,发现入册之外的照片需额外付费已成为“行规”。
    “为了给顾客更多更好的选择,我们会多拍一些照片。
    并且在这些照片精修之后,再拿给顾客挑选。”青狮南街某摄影工作室的负责人表示,摄影师和后期人员在拍摄和修片时付出了额外劳动,顾客当然要“多掏多选”。
    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明确了底片的归属,即录制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资料(包括底片、录像带及数码资料等)归顾客所有。但不少影楼玩起“擦边球”,提供给顾客挑选的照片都是精修以后的底片,多选的张数按照“修片费”来收。这样一来,顾客也没招。
    “影楼给顾客多拍照片,让顾客二次消费的做法不妥。为了避免纠纷,消费者拍摄婚纱及写真前,应对底片的张数、费用和归属以及保存、销毁等内容与影楼协商并做出约定,避免因底片归属引发争议。”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提醒,无论是否要回底片,消费者对所拍摄的相片拥有肖像权,消费者在取回相片时,有权要求当面对剩余的全部照片、底片(包括数码相机的数据资料)进行删除。
    此外,影楼要想赢得口碑,应以诚信为本,勿在“行规”上多做文章。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