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市容监察支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15-05-26 21:53: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市容监察支队是我市城区城市管理的主要力量之一,管辖区域内主次干道66条,与之相连接的小巷56条,长度达到了70余公里。近年来,各类经营性门店、摊点明显增多,其中少数民族摊点占到了一定比例,给市容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翻开支队的会议记录本,能够清晰地看到,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这一新课题,支队领导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少数民族商户的经营场所问题,安排各中队走访辖区内少数民族经营商户,与市民族协会协商规范少数民族经营摊点,征求少数民族商户对市容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习国家民族政策,了解在临民族经营户的民族习惯……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坚持将民族团结放在工作首要位置,从促进民族团结大局出发,坚持“用心交流,真诚服务,加强团结,促进管理”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改进管理方法,2014年9月,临汾市市容监察支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4月,支队长邹宏捷被授予“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协调管理 为少数民族商户服务

    翻开支队的会议记录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他们对少数民族经营商户的支持、理解和重视。支队领导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少数民族商户的经营场所问题,安排各中队走访辖区内少数民族经营商户,与市民族协会协商规范少数民族经营摊点,征求少数民族商户对市容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习国家民族政策,了解在临民族经营户的民族习惯。

    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摊贩的管理,保障执法行为的合法合理,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促进民族和谐的前提。为此,市容监察支队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根据民族特点、经营类别、民俗风情等分别建档,注重从外来少数民族中选拔培养素质好、威望高的人员参与自身管理,解决矛盾和问题。

    针对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临街明火烧烤问题,支队在市区内对169个明火烧烤摊点进行全面改造,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既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利益,也保持了市容市貌整洁。

    队员们经常到少数民族商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几乎在每次的工作例会上,都能够看到他们为解决少数民族经营问题、维护民族团结而付出的艰辛和做出的努力,致使许多当地的摊贩都说市容队员偏心,管理标准不一,甚至有人说:市容队员绝对拿了少数民族经营摊点的好处,队员们心中藏着委屈、眼中含着热泪,还得苦口婆心地做当地经营户工作,讲解民族政策,就是这样,队员们还是说“只要能够得到少数民族摊点经营户的理解,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就这样,一个人影响了一片人,一颗心连起了无数心,一个个少数民族经营户都成了市容管理人员的好朋友,连过去个别不服从管理的少数民族经营人员,现在都开始主动积极支持配合工作。

    帮扶解困 深化感情促进团结

    实际上,市容队员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那是在一次城市容貌大整治活动中,一些少数民族商户因为不了解市容管理规定而占道经营,管理人员由于语言差异而无法进行宣传和沟通,情急之下,对其物品采取了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由于民族习惯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少数民族商户们对此深感不满,他们情绪激动,强烈要求归还其物品,并有采取过激行为的苗头,许多队员认为这些商户不服从管理,必须责令其写出书面保证,并进行处罚后再返还其物品,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和情绪上的对立使双方的矛盾很快升级,并有可能进一步激化。

    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支队长邹宏捷立即赶往现场,要求队员立即归还少数民族商户的物品。

    事后,队员们很不理解,邹宏捷就此事召开专题会议,向队员们讲解民族政策、民族习惯,教育队员们要顾全大局,以人为本,要树立积极引导、规范少数民族商户的思想和行为,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商户的理解和支持。

    为及时帮助少数民族排忧解难,促进民族团结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上至支队领导班子,下至辖区管理人员,主动与少数民族经营户交朋友、结对子,主动与少数民族来临经营人员促膝长谈,与他们做朋友、谈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季节与市民族部门、伊斯兰协会联系,一起上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量为他们安置摊点提供便利,做好帮助购买车票、上门慰问等工作,用温暖换取了真情,增进了和谐。

    有一次正值学校开学,当得知塔里木的孩子因家境拮据而无法凑齐学费时,队员们慷慨向塔里木自主。虽然钱不多,但用真心换来了他对市容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此后,队员们在对待少数民族商户的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既注重民族政策又讲究方法策略,达到了互相理解、支持与配合的效果。不仅如此,邹宏捷还安排人员经常深入到少数民族商户当中,给他们宣传政策、讲解法规,嘘寒问暖,久而久之,一个个少数民族经营户都成了市容队员的好朋友,并且能够主动地配合市容队员搞好城市市容市貌的管理。

    如何找到一个民族工作和市容管理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相互统一起来?这是近年来支队反复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为了尽快完成这一课题,实现市容与繁荣的有机结合,支队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民族市场的设想。

    如今,支队一班人正在积极奔走,寻找场地,筹措资金……尽管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他们却不遗余力地奔波着、忙碌着,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民族团结的大局。

    宣传先行 树立亲民新形象

    “民族工作无小事,和谐稳定是大事”。城市市容市貌的管理千头万绪,面对的管理对象庞大而复杂,始终处在城市管理的风口浪尖,稍有不甚将会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尤其是面对大量少数民族摆摊设点、经营人员语言交流困难、难管理的问题。

    如何实现既维护好民族团结,又能实现管理的目的,这是邹宏捷2009年被任命为市容监察支队支队长就开始思考和破解的问题。上任伊始,邹宏捷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带领市容管理队伍改变过去管理中“生、冷、硬”的管理方式,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常识以及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纳入队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重点,并贯穿于队伍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全过程中。期间,支队先后制作宣传版面100余块,印刷散发宣传单5万余张,并定期与民族宗教部门,组织公安、工商、伊协、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加联谊会,聘请人大、政协少数民族人士作为支队的监督员。在此基础上,邹宏捷同志经常与少数民族摊点经营户进行真诚交流、谈心,耐心细致地讲解市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坚持把来临汾经商的少数民族同胞“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民族工作的标准,教育队员在执法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服务“民族执法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文明和谐”的思想,严格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不要歧视少数民族兄弟;要坚持文明礼貌执法,不要粗暴野蛮执法;要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不要只靠赶、收、罚、取缔式执法。不断改进管理方式,用爱心、真情和服务树立民族团结的“法治、亲民、文明、和谐”市容新形象。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