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司法局服务“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纪实

2015-06-09 10:19: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3年,临汾市提出了“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服务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的目标和任务后,尧都区司法局为在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建设活动中,更具体的服务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和全区转型跨越发展,多次专门召开了服务“打造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专题研究会,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组,领导组抽调精兵强将专门组建了一支“服务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法律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作用,为“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积极营造法治尧都的社会氛围

    按照法治尧都建设的规划要求,积极履行区委依法治区办的工作职能,在突出普法宣传教育的特点、特色上下工夫,扎实推进“六五”普法。

    该局结合尧都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基层司法所、律师、公证、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围绕“打造百公里平安法治带”建设,深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展普法宣传,把法制宣传和解决相关法律问题有效结合在一起。发挥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建立的138名法制宣传联络员队伍的作用,以联络员本部门实用的法律为基点,以各种宣传日、宣传周为平台,广泛宣传法律,使法律知识进入了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今年,该局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全力以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采取抓典型带动全面的工作方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广大调解人员针对全区重点工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年,该局从4月8日开始对全区及开发区466家调委会的1366名人民调解员分21期进行了为期1个半月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一月一次的司法所所长例会,多次对全体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强化教育培训,人员的调解能力水平和技巧都有很大的提高。对全区372个村、50个社区、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调委会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做到了牌子、章子、房子、制度、人员及工作经费五落实。

    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为预防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两类人员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该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规范,强力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走上正规化,确保“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常进行。

    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专题辅导和讲解,要求他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防微杜渐,注意工作的每个环节、细节,确保程序到位,严格教育管理,严防职务犯罪。加大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力度,规范矫正工作业务化管理。在这方面,该局出台了几项规定,对矫正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结合年初和各司法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季度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深入重点项目解决存在的法律问题

    尧都区目前正处在转型跨越期,因企业资源整合、重点项目落地、重点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大量产生。为了给政府排忧解难、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该局专门组建了一支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法律服务团队,这支团队由一名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为队长,下设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民调5个小组,深入重点项目,化解和办理了大量的法律事务纠纷。

    认真开展“一村一警”联系走访活动

    在当前开展的“一村一警”联系走访活动中,该局选派35名骨干深入乡村,以“知民情,解民忧、护民安”为主题,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创建的“督导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用心倾听“小诉求”,协调处理“小案件”,妥善处理“小纠纷”,注重改善“小隐患”,主动实施“小帮扶”。

    截至目前,35名驻村干警每人进村5次,走访群众500余户,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发放宣传材料千余份。全力服务和保障“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是政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尧都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李媛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