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少年拖延成风时髦还是“心病”?

2015-08-21 11:08: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本来有成堆的工作要做,但还是会不停地看手机;打开电脑准备工作时,却要先浏览一遍网页,结果工作拖到最后才干。现代人将这种行为称为“拖延症”,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坏习惯,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办事拖拉究竟是不是心理疾病呢?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并就该问题咨询了心理专家。

    “拖延症”百态不自知

    翟敏在一家广告公司负责文案策划,在工作当中,她的“拖延症”很严重。“平时要写很多广告文案,坐在电脑前,不是看手机,就是看网页,但就是不想写东西,就这么一直拖着,一直拖到领导催促时才会写出来。虽然觉得自己对待工作的这种态度不好,可这一拖再拖的毛病还是改不了。”翟敏说。

    对于拖延症,大二学生李倩雯认为这只是一个坏习惯而已,并不是心理疾病。

    “我很多时候也有拖延的毛病,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回到寝室后,要么是吃东西,要么和室友聊天,等到要交作业的那天才发现还没完成。虽然很多时候拖延之后就后悔,但是下次还会犯,这种状况在同学中也不少见,大家都互相开玩笑说是患了‘懒癌’。”李倩雯表示,对于这种坏习惯,只要大家愿意改正,还是可以克服的。

    改变做法从心开始

    那么,拖延症”到底是不是心理问题呢?临汾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段惠萍表示,虽然不能称之为心理疾病,但是却有严重的影响。“拖延是一种变相逃避,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无形之间也会给自己增加压力。

    有些需要解决的事情,一直没有处理,那么它就会作为一种压力一直存在,直到这件事情被解决。作为一种影响,会对你的内在产生各方面不同的冲击,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在你的心理上还是有很大的压力。”段惠萍介绍,很多人觉得拖延症就是习惯的问题,实际上它虽然不能算病,也不能任其发展。反复长期拖延会影响情绪,如因任务失败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和自我否定,伴生出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还可能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

    对于如何改善,段惠萍表示,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感普遍较低,工作越多、压力越大也越容易拖拉。将一切会影响工作或学习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去做一件事,效率必然大增。(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