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年底将建成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2015-10-23 10:01: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十二五”期间 我市养老事业成绩斐然

    临汾新闻网讯 “十二五”期间,我市创新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全市养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3.73%;80岁及以上老年人5.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2.3%,其中,百岁及以上老人117人。

    ●养老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通过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我市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机制,企业离退休人员连续11年增加了基本养老金。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十一五”末的28.8万人增长到189.8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由4.04万人增长到43.94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达到2281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80元/月。

    同时,城乡困难老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市连续5年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保障体系。2014年,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6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6772.5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2.12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4438.1万元。

    ●老年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覆盖城乡、无缝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85元/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46万元,政策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50元/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政策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困难老年人医疗救助政策得到完善。我市的城乡低保老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承担费用由有关部门全额负担,城乡低保老人参保率已达到100%。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有新的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9%,健康教育普及率超过40%。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我市大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管理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现有备案的各类养老机构85家,床位8480张,占比老年总人口的14.1‰。正在建设的临汾市福利院养老楼建设项目和襄汾县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公办养老床位650张。

    2015年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对申办养老机构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给予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大了对养护人员培训力度,800多名从业人员接受培训,提升了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全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达207个。

    2015年,我市将要建成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到2020年,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50%的农村社区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县(市、区)为单位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基本建成。12349平台建设运营拟采取PPP方式进行。目前已组建了临汾安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完成了5000多名有意向入网老人的数据收集、整理、录入工作,通过竞争性谈判,已与临汾电信基本确立了投资运营框架,拟于近日签订框架协议。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