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12000多元的液晶电视,原本保修期只有一年,但如果再花650元就可延长服务至三年,花这个钱值得吗?”12月25日,市民熊先生在购买液晶电视机时遇到了是否购买家电“延保”服务的难题。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商家:“延保”服务盛行确实很划算
随着元旦、春节销售旺季的日益临近,延保”服务也成为卖场促销的焦点。12月26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家电卖场,发现“延保”服务在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盛行,大到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小到饮水机、微波炉、电磁炉,价签旁边都摆放着“延保”销售价签。不少样品上还贴着“延保”服务1-3年的不同价格单。当然,根据商品售价的不同,消费者需缴纳的“保险费用”也各不相同。
参加家电“延保”,消费者究竟有多少受益。记者以买家的身份咨询是否划算,苏宁电器销售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某品牌的电冰箱为例,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冰箱享受整机“三包”有效期一年,主要部件“三包”有效期三年。如果“很不巧”过了保修期才坏,就得消费者自己掏钱去修,像电冰箱这种大件电器,修一次至少得好几百元,要是重要部件坏了,可不止花这些钱。但现在,只要多掏300多元,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延长保修期一年。
另如,一款电磁炉的价格是399元,假如“三包”期过了,才出现面板断裂,或是按键不灵,那维修费用至少也得几百元。如果你买了一年期的“延保”服务,只需付60元就可以。
市民反应:“延保”维修方便就怕花冤枉钱
记者在街头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买大电器的时候会考虑购买“延保”服务,但由于小家电更新换代比较快,且价格相对便宜些,考虑购买“延保”服务的较少。
“我觉得不用买,我家的电器都买品牌的,还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品牌产品还是有质量保证的,如果家电过了‘延保’期才发生故障,岂不是白花冤枉钱?”家住马尾巷的王先生认为,家电卖场推出的“延保”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赚钱手段而已。
正在解放路一家手机专柜挑选手机的张女士表示:我不会为手机‘延保’,说不定这部手机还没坏就已经看上别的款了。”不过在采访中,也有市民对“延保”服务表示赞同。“我之前买的电暖器坏了,需要换个管子,没有‘延保’的话需要200多,有的话35元就搞定了。”一位正在逛商场的齐女士表示,有了“延保”,坏了可以直接到指定点维修,这样还能避免被“坑”。
律师:购买“延保”“问清”是关键
山西师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军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延保”服务时,要问清到底是家电卖场、第三方公司还是产品原厂负责维修,避免花冤枉钱;最好签订“延保”服务合同,详细写明“延保”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将所购电器的重要部件如液晶屏、主机等“延保”维修内容详细写明。对于“延保”范围、延保”内故障的责任界定等方面也要详细写明,以防日后发生纠纷时口说无凭。此外,还应保管好购货票证、延保”服务约定等,以作为维权证据。(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