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学子当心!假期打工“陷阱”多

2015-12-23 11:40: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寒假即将到来,各类假期工招聘广告遍及大学校园和网络,很多学生计划利用假期锻炼自己,在打工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然而,大学生假期打工被忽悠,掉“陷阱”的事每年都在上演。12月21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假期招工单位、中介公司与学生之间的劳动关系多是口头约定,学生维权意识淡薄,所以每到年末,大学生遭遇招聘“陷阱”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遭遇:涉世未深遇陷阱“自认倒霉”吃了亏
    最近为找工作而发愁的张洁告诉记者,2015年寒假,她在一家餐饮连锁店找到一份心仪工作,和大堂经理达成口头协议后,当天就上了班,还交了100元的服装押金。本来兼职期限是1月10日到2月15日,可到了2月15日那天,大堂经理却违背承诺并告诉张洁,如果回家过年,就要扣掉一半的工资,还要再扣岗位押金,押金年后返还。协商无果,张洁只好领着500元的工资回家。“年后我去索要全部押金,可对方却说因为我没有上班造成岗位空缺,自然不退押金,这摆明了就是忽悠我,真是气人。”张洁说,涉世未深的她不知如何维权,便吃了哑巴亏,虽然今年寒假她还想打工,却再也不敢轻易“上门”。
    近年以来,像张洁一样遭遇求职陷阱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日前,杨乐乐在某网站看到了一则招聘淘宝客服、日薪300元的信息,因为轻信有电脑就能工作的网络兼职,抗拒不了高薪诱惑,杨乐乐不仅没找到工作反倒被骗了199元,向本报反映遭遇后,本报对此事进行了曝光。
    现象:假期迎来打工 热咨询求职闹扎堆
    由于寒假很快到来,眼下正是大学生找兼职的高峰期。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徐同学说,他是本地人,想提前找份短期工作,既可以赚点零花钱,又可以积累经验。徐同学说,他找工作有两个途径,一是托亲戚朋友,二是在网站找,很多同学已经开始联系工作,估计是担心放了寒假找不到,希望我能找到合适的。”
    说起寒假打工,范磊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打工计划。因为学期末课程不多,再加上快放寒假,找份兼职做应该可以,他便在各大网站投递简历,收集学生兼职的信息,有中介公司的,也有号称企业直招的,我打了两个招聘电话都已招满,我再联系看看。”
    随后,记者分别在赶集网、58同城、百姓网搜索“学生兼职”短期工”,出来的检索结果均有几百条。在赶集网,点击兼职简历,再点学生兼职,显示了2000人的最新求职简历,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在首页搜索“学生兼职”,兼职500元一天”的招聘消息很是醒目,记者拨打联系人电话得知,该公司19日发出招聘消息,目前已经招满,没有空缺岗位。
    调查:鲜有单位签合 同学生打工没保障
    “可以,你可以来做销售员,工资多少就看你的能力,看你的跑单情况。”记者来到腾亿写字楼某公司,自称经理的男子告诉记者,该公司平时不招短期工和临时工,但是年前有学生上门求职,想做短期工,可以考虑提供销售这个职位。当记者询问签不签合同时,对方表示,没有合同也没有协议。
    走访中,记者以学生的身份咨询了多家公司、超市和专卖店,多数用人单位都不招短期工,少数招短期工的用人单位也没有劳务合同,长期工都不签合同,更别说短期工了。”贡院东街某火锅城的大堂经理回答道。
    走访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除了托关系、搜网站等方式之外,也有学生选择中介公司。可现实生活中,不靠谱”的中介也潜伏在各个角落。在五一路南二巷一处电线杆上,记者看到招聘家教的小广告,联系后得知对方是中介,可以帮忙联系工作,但是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我联系好后,给你对方的联系方式,你给我钱,现金、转账或者交话费都可以,如果对方不满意或者你不想干,这个钱不能退,想继续让我帮你介绍,则要另给中介费,介绍一份工作要收一次钱。”对方称,既不会签订合同,也没有口头协议,甚至都没有收据。
    部门:法律无明确规定 学生维权有困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还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们,对劳资纠纷问题糊里糊涂,有的不知如何维权,而有的则不打算维权。山西师达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表示,目前《劳动法》中没有明确关于假期工、实习和勤工俭学的法律条文,大部分学生做兼职或短期工,没有与中介或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旦上当受骗,很难维权。尽管假期学生打工不受《劳动法》保护,但是也属于用工的形式,劳动保护部门应对这些企业进行管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张律师说,大学生兼职或假期打工要注意以下事项:一、应当选择正规单位或者商户,有条件的话最好打听一下单位成立时间和老板的信誉,注意不要轻信高薪工作,尤其是远离所谓的“高薪陪护”或“投资顾问”之类的高薪岗位,以防陷入色情行业、传销或者非法集资的陷阱。二、争取和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将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报酬、报酬发放时间、加班费用等约定清楚,如果不具备签订书面合同的条件,也应当通过手机录音等形式将约定内容及时保存下来,避免产生纠纷。三、坚决抵制单位扣押身份证、学生证或者缴纳保证金,《劳动合同法》明确禁止单位扣押证件和索要担保,敢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不会将职工权益放在心上,迟早会产生更多的纠纷,这种单位坚决不要去。四、询问保险情况,在校大学生假期打工不属于就业,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也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在单位提供必要劳动防护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要求单位购买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五、产生纠纷及时维权,有个别单位或者商户将假期打工的学生作为免费苦力,工作时百般苛刻,发工资时随意扣减或者拖延,有些甚至“赖账”,碰见这种情况应当及时维权,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请救济或者向法院提出诉讼。六、保护好自己,避免独自一人赴外地和夜间单独工作,不要轻信路边中介,也不要随意做出自己做不到的承诺,碰见纠纷及时保存证据。
    建议:做好“功课”再求职 维权意识不可无
    无论是市场调查、产品促销,还是做服务员,学生兼职假期打工本是参与社会实践的好事。但由于诈骗分子无处不在,学生普遍缺少社会经验,学生假期打工受骗的情况数不胜数。就此,记者拨打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12333,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选择用人单位,首先要对用人单位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有些自称某公司分部的说法,应该核实母公司和总公司是否存在,核实其营业执照等信息。
    该工作人员提醒,用工单位和个人之间是平等的雇佣关系,学生们不要为了迁就用人单位而放弃签订用工协议,以后遇到问题需要维权会后悔莫及。“首先要签订一份协议,里面包括具体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报酬等。如果对方提出要交服装押金等费用时,无论是什么名义都要警惕,以防上当受骗,如果确实可信,务必要求对方给你开收据。”
    走访中,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市民宋如心先生认为,学生打工纠纷问题,不但涉及劳务关系问题,而且有的情况涉及诈骗、非法经营、恶意欠薪等问题,需要多部门一起监管,学校也可以尝试建立规范化制度,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合同等形式给想做兼职和短期工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这个问题是社会的突出问题,劳动保障部门也应及时关注,对于大学生打工过程中的权益受损事件要积极处理,减少打工受骗的几率。”
记者 梁娟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