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峪辰: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2016-01-26 10:19: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月19日,北京阳光明媚,却寒冷刺骨。

  在北京京都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里,3岁的小峪辰正紧闭双眼,侧躺在病床的一角,小小的身体上插满了各种仪器管子。守在一旁的妈妈范桂珍看着儿子皮肤出现的大片溃烂,长长地叹了口气。这是他们坚持治疗的第7个月,范桂珍多么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踏春。

  2015年7月,年仅2岁的小峪辰被确诊为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此后便开始漫漫的治疗之路。

  命运多舛风雨过后却没能见彩虹

  2013年4月3日,小峪辰在曲沃县史村镇卫范村出生了。活泼可爱、听话懂事的他给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带来了无尽欢乐,成了全家人手心里的宝。2015年7月,小峪辰开始高烧不退,经多家医院诊断,确诊为噬血综合征。“病情进展迅猛,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这是确诊时,范桂珍听得最真切的一句话。

  在治疗阶段,小峪辰每天都要面对腰穿、抽血、化验、输液,眼前的一幕幕好似噩梦一般,挥之不去。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小峪辰的脸蛋像吹气球一样浮肿,他变得不爱笑了,也不怎么爱说话,只是不断地念叨“我想回家”,总说“等病好了后就可以不用抽血,不用喝药,不用换膜了。”

  几经周折,在亲戚、好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孩子配型成功,2015年11月23日开始进仓治疗,准备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一天,范桂珍在朋友圈中写道:“孩子就要进仓了,祈祷孩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感谢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谢谢大家对孩子的关注与关心。”本想孩子在受了这么多的折磨后终于迎来了康复的曙光,可是在自体血回输后第20天的时候小峪辰开始发烧,出现了严重的肠道排异反应。

  皮肤大面积溃烂 小峪辰生死未卜

  日复一日的胃肠道病痛折磨让小峪辰烦躁不安,他总是爱咬自己的小手,小手被咬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范桂珍和丈夫刘栋24小时轮班看着他,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只能把他的小手用毛巾包裹住,再在毛巾外面缠一圈胶布。每当听见孩子说“妈妈好疼,抱抱我”,范桂珍心里如刀割一般。

  小峪辰出现排异反应后,大多在床上躺着,身上的皮肤都被磨破了。在排异反应的影响下,肠胃蠕动比较慢,他身上插了根胃管减压。看着孩子每天受的折磨,范桂珍和刘栋的心在滴血。“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病魔,小峪辰今年9月份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就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孩子现在躺在病床上,只有冷冰冰的针头、没完没了的液体、难以下咽的苦药和病痛带来的无尽折磨。假如能以生命相换,我心甘情愿。”

  这两天,当听闻孩子的病情有好转迹象,夫妻俩激动得溢于言表。刘峪辰,这个名字爸爸妈妈真的想一辈子这样叫下去!你现在就是我们的心灵支柱,爸爸妈妈真的不知道如果失去你该怎样去面对生活,怎样面对远方盼你回家的爷爷奶奶,还有想跟你一起玩耍的哥哥。哪怕再贵的药,爸爸也给你买回来,希望你一定要站起来,一定要挺过来!”

  点滴爱心汇聚 帮小峪辰渡过生死关头

  回忆起坎坷地治疗过程,刘栋每一幕都记忆犹新。有一次,在降激素的时候,小峪辰血小板急速下降,刘栋难过地搂着小峪辰哭,孩子不仅没哭,反而用小手给父亲擦了擦眼泪说:别哭了,不疼。”

  面对数次腰穿,小峪辰能忍住就绝不哭闹,看到父母难过便主动安慰,他的安静听话让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为之动容,纷纷慷慨解囊,帮小峪辰顺利完成了数次化疗和后期干细胞移植手术。其中有亲戚朋友的雪中送炭,也有陌生人送来的爱心善款,还有公益组织在网上发起了公益募捐活动。为了让这些关心孩子的人士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治疗情况,夫妻俩不停地在朋友圈中发布孩子的治疗近况:孩子屁股上溃烂的地方好一些了”今天白细胞涨了一点”这两天肠鸣音比前几天要好一些”……他们每在朋友圈中更新一条信息,总会有网友留言鼓劲,范桂珍说,这也是帮助她坚持下来的不竭动力。

  但事实是残酷的,排异反应的治疗费用以及后期治疗的费用又成了老大难。经过多半年的治疗,范桂珍家中已债台高筑,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刘栋在外打工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相较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刘栋父母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刚够补贴家用。现在夫妻俩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要不然就吃泡面来充饥。

  重重困难摆在眼前,但范桂珍和刘栋坚信,病魔无情但人间有爱,小峪辰一定能战胜病魔,让阳光再次照进生命。

  记者 弓佩玉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