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临汾中支:金融“小课堂”诚信“大储备”

2016-03-18 10:22: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金融“小课堂”诚信“大储备”

---人行临汾中支“金融知识进课堂”活动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同学们,新年过去不久,大家的压岁钱都干什么用了呢?”3月15日,在乡宁县西街小学五年级四班的教室里,校教研室主任刘杨霞问道。“妈妈帮我存在银行了”“买了学习用品”“买了零食”……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为什么叫人民币吗?”刘杨霞的话音刚落,已经做过课前准备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为使诚信金融深入人心,人行临汾中支组织工作人员倾心编写了《金融与诚信》这本书,并在人行乡宁县支行的积极配合下,将书送到了乡宁县西街小学五年级的每一位学生手中,迈开了“金融知识进课堂”的第一步。

  “大家知道了人民币的来源,老师又有问题了,为什么会有‘长相’不同的钱呢?”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按捺不住了,纷纷掏出自己“腰包”里为这堂课准备的“教具”,争先恐后地上讲台为大家展示。1962年发行的“贰角”、1972年发行的“伍角”、1980年发行的“壹圆”,还有各式各样的纪念币、纪念钞,使同学们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王腾在投影仪前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家底”,一枚铜钱,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看清楚了上面的字“道光通宝”,王腾羞涩地说:“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呢。”一旁的冯子诺惊讶地说:“我都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样的‘钱’呢,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的。”“老师这样的钱能花吗?”“这类的钱可不能花,现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是第五套和第四套人民币。”……刘杨霞没有想到学生们课下搜集了资料,还拿来了很多“长相”不同的人民币,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们积极的态度更是令她感动,“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学生们在课外时间搜集素材,课堂上互相分享,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更加贴合实际生活,长见识的同时还能学到好多知识。”乡宁县西街小学校长卢红霞说道:“这个课程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校将把这本书的十四个课时分到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中,给孩子们讲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了解金融知识。”

  与学生们一同听课的还有来自人行临汾中支和人行乡宁县支行的工作人员,短短40分钟的课程里,他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继续前进的动力。人行临汾中支副行长范淑莲听完课程后表示:“书里的漫画金融小故事以及寓意深远的诚信故事很受孩子们的喜爱,这给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工作人员很大的鼓舞,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接地气’的读本,也让孩子们在学到金融知识、建立诚信的意识,同时把金融与诚信知识传递给父母,从而搭建起一座传播金融与诚信知识的桥梁与纽带,营造人人学金融、懂金融的现代发展气息,建设知诚实、明诚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