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被拐26年的儿子终于找到了!5月10日,记者从襄汾县公安局了解到,一对福建夫妇26年前在襄汾县丢失的孩子找到了,一个破碎的家庭终于团聚了。
孩子是如何丢失的?警方是如何帮他们找到孩子的?孩子的近况如何?让我们一起看看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1 老林:买小米时孩子不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籍林强、陈琼夫妇从福建平潭来到襄汾经商,这块沃土养育了他们全家,是他们发家致富的福地。然而,意外的是,1989年5月30日这天,他们的噩梦开始了--陈琼在原襄汾县集贸城买小米时,他们两岁半的长子林尧不见了。
活蹦乱跳的孩子瞬间从眼前“蒸发”,这么小的孩子被谁拐走?拐到哪里?有没有挨打?能不能吃饱穿暖?林强夫妇根本不敢想象传说中、影视中那些可怕的场景。
襄汾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派专人去山西省电视台发寻人启事,在周边县市发协查通告,摸排线索……为了寻找这个年幼的孩子,办案警察不知跑了多少腿,流了多少汗,想了多少办法,但是苦于当时办案条件和侦破手段有限,多年来,案件一直未能破获。这个案子成了襄汾刑警心中的一块石头。
案件发生后,陈琼和丈夫林强焦急万分,放弃了手头所有的生意,携带公安局的协查通报,跑遍了周边的省市。26年来,夫妻二人记不得走了多少路,去了多少地方,问了多少人,流了多少泪,但一直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寻子之路一无所获,让夫妻俩终日沉浸在失子思亲的煎熬中。
多年来,为了找儿子,林强夫妇一直没有离开襄汾,他们只怕儿子凭着记忆找回来后找不到他们。2013年12月12日,林强夫妇又抱着一线希望再次找到襄汾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提供了近几年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获得的线索,并反映了相关情况。大队民警对其提供的情况逐一落实,让大家失望的是,挨个排查下来,夫妻俩提供的线索被一一排除;幸运的是,当时,公安部已经建立了失踪人员与寻亲者的DNA数据库,襄汾警方采集了林强夫妇的DNA血样,录入了失踪人员数据库。
就是这份血样信息,成了林强夫妇寻子的最有利、有效的证据。
2015年12月10日,襄汾县刑警队通知林强,他们夫妻的血样与河南一位寻亲青年的DNA比对成功。科学数据显示,林强夫妇是这个男子的生物学父母。公安机关告诉他们,孩子在河南已成家立业并育有一子一女。
喜讯传来,林强、陈琼夫妇喜极而泣,全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众乡亲纷纷上门祝贺。
2 小林:还要给养父养老送终
这么多年,儿子经历了什么?有没有受苦遭罪?他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而去寻亲?现在生活如何?林强夫妇心里有太多的疑问和牵挂,恨不得马上把儿子抱在怀里。
然而,电话那端,儿子说他不方便过来,因为不想让养父知道他在寻找亲生父母,怕老人家伤心。得到这样的答复,林强立即动身前往河南开封去看望儿子。
时隔26年再次抱着儿子,林强如获至宝。离散26年,父子相拥,痛哭失声……
由于当时太小,儿子已经不记得自己是被什么人骗走的,只记得是坐火车离开的。现在的养父家当时已经有6个女儿,望穿秋水就想要个儿子,收养儿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老送终。于是,对这个买来的儿子疼爱有加,视同己出,小林没有受什么委屈。
那么,小林如何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呢?小林说:上小学时和同学一起打闹,同学一句‘抱养的还这么厉害?’”深深刺激了他,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尽管他没有直接问过养父母,但是,我到底是谁?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我家里还有什么亲人?”这样的困惑时常折磨着小林,在看了很多寻亲节目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走进了公安机关的大门。
由于家里孩子多,小林在河南养父家过得也很苦。林强去的时候,看到儿子家没有一处像样的房子,便想立即带他回来,可小林说,虽然与养父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26年来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尽管找到了亲生父母,可他还要完成自己的赡养义务。孝顺善良的儿子不想让年过八旬的养父伤心(他的养母己于13年前去世),根本没有对养父提起寻找亲生父母这件事,甚至,也没有告诉6个姐姐。
林强夫妇尊重了儿子的意见。目前,小林一家人还陪伴着养父生活在河南。
丢失26年的儿子终于找到了,林强夫妇的心终于落地了,26年来那种锥心的痛终于平复。2015年12月,林强夫妇分别将绣有“救人所急感天地,救子回家永铭记”寻回爱子,恩深似海”的锦旗送至襄汾县公安局和山西省公安厅。在《感谢信》中,他们由衷地说:我们全家用十二分的感恩之情,感谢贵单位培养了一批优秀干警,他们是党的好干警、好干部,是贵单位的骄傲,更是我们百姓的幸运!”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