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物流业发展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一组数据有力地证明我市物流业的繁荣。目前,全市共有注册物流企业158家,货运企业266家,年货运量达300多万吨,在中西部城市名列前茅;全市快递品牌企业有申通、中通、圆通、百世汇通、韵达等26个,快递网点821个,其中分支机构387个,末端网点434个,快递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投递量超过500万件;2015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1.73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6%,占GDP的比重达到2.73%……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紧紧围绕把我市打造成为中西部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黄河金三角现代商贸中心的目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全市物流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临汾市被国家商务部等十部委授予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全省共有3个市入选;在黄河金三角的四市中,我市是唯一入选的城市。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市铁路、公路网络建设不断加快,大西高铁、中南铁路、霍永高速、临吉高速等铁路、高速公路相继开通,临汾民航机场实现通航,长临高速、吉河高速等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直通青岛、连云港、天津等港口,全市形成了陆、海、空立体的交通、物流网络。2015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1935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2公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临汾空港物流园区、兴荣物流园区、晋润国际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海吉星农副产品物流园、城南煤焦物流、霍州联源物流、洪洞华北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将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和配送中心。
物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物流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全市传统物流不断延伸服务链条,通过多业联动、跨界融合等方式,加快向现代物流经营转型。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互联网平台等新型运营模式不断涌现,2015年我市积极整合物流资源,成立了临汾市物流(联盟)协会。物流企业积极创新经营方式,做大做强。临汾兴荣物流公司目前拥有牵引车110辆,挂车136辆,各类加盟车辆200多辆,停车 场和仓储面积15000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年运量达100万吨,为山西三维、临汾染化、山西恒泰、上海晨光食品、广东唯美陶瓷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其扩建项目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并建设有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着力解决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
“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业加快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2O)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车联网、智能跟踪等信息技术在货运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跨方式、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取得积极进展。市商务局与市邮政管理局密切合作,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意见》,共同推动电商+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目前以临汾圆通、韵达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已建成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并与一些销售电商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快递+电商协同发展取得实效。临汾恒健商运通仓储物流公司利用原焦铝厂旧址,建设综合仓储、电商、物流、配货、小型加工为一体的物流园区,目前已入驻电商、快递、物流企业近20家。
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加快融合,服务促进作用日益增强。物流业已逐渐渗透到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对我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山西华翔集团是全省装备制造业七大旗舰企业之一,整体规模在中国民营铸造企业规模中排名前五,目前公司注册资本达3.63亿元,年产25万吨精铸产品和1亿件机加工产品,产值18亿元,产品辐射全国及海外市场。该公司通过与美的集团安得物流签订战略协议,实行物流外包服务,5月28日又开通了专门定制的首趟“华翔项目特需班列”,采用定车次、定编组、定时间、定路线、定停站的“五定”运输方式,实现“一站直达、高效准时”安全快速运输服务。山西立恒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山西聚鑫物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了“56找货”电商物流平台,它有效整合了货源和车辆资源,让货运市场更加智能、便捷、可视、可控,实现司机、货主与企业的三方共赢,“56找货”电商物流平台2015年上线不到半年,注册车辆就超过18000辆。记者 王长波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