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道路破损“坑”苦居民 回家的路真难走

2016-09-12 10:29: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充斥其间

昔日孙膑庙 今日“难泥弯”

  临汾新闻网讯 “在我印象中,这条巷子一直都是这样,尘土飞扬、坑坑洼洼。而且自从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工程开工以来,这里车流量和人流量增加,路面损坏程度也日益加重。此外,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居住在金龙文明小区的钱女士看着眼前的烂路,无奈地摇了摇头。

  孙膑庙巷的东西两端连接着科委巷和鼓楼北大街,其间有安装小区、工行小区、北城花园小区和金龙文明小区等多个居民小区,还有众多老住户居住在此。据住户们反映,科委巷内有实验幼儿园、临汾市第三中学等多所学校,凡是家住孙膑庙巷、鼓楼北大街以及水塔街的学生们,上下学都要途经此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

  9月5日中午,记者从孙膑庙巷西口进入,行走一段水泥路后,就看见前方路面坑洼不平、坡度较大,行经此处的汽车全都小心翼翼,生怕稍不留意磕碰到底盘。汽车驶过,空中瞬间扬起大量尘土,过往行人见状纷纷捂住口鼻,快速通过。生长在道路两旁的绿色植物都变成“灰白色”,一旁门店的招牌上也蒙上了不少灰尘,看起来十分惨淡。

  路旁一家饭店的老板党女士手持水枪,拖着长长的水管,往门前的路面上喷洒清水。“每天要喷好几次水,要不然饭店根本无法营业,门口的桌子更是一天清洁无数次。”半年前,党女士租下这间门店,看到眼前的这番景象,便在店门口种上了丝瓜、辣椒等多种蔬菜,一方面美观不少,另一方面也利用绿色植物阻挡尘土。

  顺着这段土路继续前行,坑洼的路面开始夹杂着不少生活垃圾,巷子中段堆积成山的建筑垃圾,由于长时间无人清理,长满了野草。“两边都是新建的高层,中间却夹着破旧民房,这就是孙膑庙巷的现状。有不少朋友来我家做客都说,村村都通上了油路,这里还是最原始的土路,更有朋友直接给它起名叫‘难、泥、弯’。”孙膑庙巷的老住户赵女士说,虽然晴天路面灰尘大,但还勉强能够通行,如果遇到下雨天,这里便开启了出门看海的模式,大小不一的坑就成了埋下的“地雷”。她指着不远处被拆的七零八散的平房介绍,原来计划开发此处,却被半路搁置,所以便成了如今的模样。

  放眼望去,整条孙膑庙巷弯弯曲曲、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被称为“难、泥、弯”一点也不为过。记者沿着整条孙膑庙巷走到了科委巷,鞋面已经脏得不成样子,衣服上也明显有了灰尘的痕迹。“难、泥、弯”何时才能变得干净整洁,是巷子里居民最大的心愿。

  记者 杨杰 弓佩玉

 

 凹凸不平 碎石满地

贡家胡同“坑”人不浅

  临汾新闻网讯 “不到300米长的胡同,其路面布满‘伤痕’。因年久失修,多处坑坑洼洼,骑车或开车经过时,就像走山路。”近日,多位市民反映,他们居住的市区青狮南街贡家胡同路面凹凸不平,且下雨天积水严重,不仅影响路人通行,还容易引发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9月7日上午,记者从青狮南街进入贡家胡同东口,发现几个相连的大坑积满雨水,且周围布满碎石、砖块,一下延绵数十米。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期,不少市民骑着自行车或是电动车从此经过。看到眼前“困难重重”,有的绕道而行,有的迎难而上。

  “这条胡同是连接青狮南街与财神楼南街的一条小路,由于胡同两侧的商户大多经营饭店、小超市、培训班和辅导站,加之附近有两所小学,所以过往市民较多,导致路况愈发糟糕。”在贡家胡同开店七年的贾师傅无奈地说,“胡同的路面一直不平,原先只有几个小坑,现在小坑又变成了大坑。有人为了填坑,便拉来一些碎砖块填在坑里,结果好心办坏事,搞的人更不好走了。”

  这段路究竟有多难行?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把。当记者通过路坑时,感觉铺设在坑内的碎石砖块很松散,走在上面明显感到身体重心不稳,难以保持平衡。贾师傅随之补充道:这路面本就不平,若遇上雨雪天气就更麻烦了。一下雨,坑内必定有积水,至少三四天时间才能完全干透。一下雪,坑内会结冰,十几天都化不了。9月6日,下了一场大雨,一个骑电动车的市民从这儿经过时就摔倒了,还是附近商户帮着扶起来的。”

  贡家胡同的路坑是多年以来的“顽疾”,路坑里的碎石则是住户和商户的心头大患。提及此事,住在此处的郭女士满腹牢骚:每次经过路坑,我都感到提心吊胆。现在,路面上又有多处连片的碎石,且部分碎石比较尖利,有可能给过往行人带来危险。我的自行车车胎曾被碎石划破过,害得我摔倒的同时还把裤子蹭坏了。”

  坑坑洼洼的路面、经常拥堵的交通,使贡家胡同住户、商户饱受困扰。他们迫切希望这条路能修一修,让他们不再承受颠簸之苦。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李俊瑶

 

路东社区挂甲庄

回家之路难 难于上青天

  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家住市区挂甲庄的陈先生致电本网称,通往挂甲庄的唯一主路多年来满目疮痍,雨天泥泞不堪,积水成河,晴天尘土飞扬,颠簸难耐,被称为“全市第一烂路”实不为过。这条路实在太烂了,每次开车都要小心翼翼,骑上电动车都能颠没半条命,碰上下雨天这里秒变大河。”陈先生说,近段时间道路损坏更加严重,他都是从北外环绕行前往市区。

  日前,记者根据陈先生提供的信息来到挂甲庄。从解放路立交桥东沿着挂甲庄入口一路向前,街道虽不宽,但行驶在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面上,还不算太颠簸。距入口约三四百米处,水泥路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汽车驶过,空中瞬间扬起大量尘土。有居民开玩笑道:要想体验过山车,只需坐车从这走一遭。”记者观察到,这样的路况持续至市经线文明小区门口,距离约1000余米。

  “由于这条路没有设置排水渠,遇到下雨天,积水能淹没多半个电动车轮胎。最近到了晚上,这条路黑漆漆一片,行人摔倒已经见怪不怪了。老人、孩子还有孕妇宁愿绕远路,也不愿意从这条路走。”刚从市区买菜回来的赵女士介绍,这条路不仅是挂甲庄居民唯一的回家路,也是通往三角楼、万元楼的必经之路。

  谈起这条路年久失修的原因,一些住户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这条路成为现在的样子已经有些年头了。七八年前,市经线文明小区进行过一次自来水改造,路面被破坏后一直没有修复,途中还有数个大坑没有填平。”说到此,挂甲庄老住户王先生满脸无奈,以前听说有人要修这条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多次被搁置。也有居民向有关单位反映过此事,但都没有回音,具体情况还得问问路东社区。”

  随后,记者联系了路东社区相关负责人。“如果只是单纯的路面修整,社区可以想办法解决。但如今这条路还需要将地下排水设施予以完善,大概需要花费120余万元,社区经费有限,确实负担不起。”该负责人说。

  记者 弓佩玉 杨杰

 

东关立交桥

大坑连小坑 路面太颠簸

  临汾新闻网讯 东关立交桥路段由于年久失修,路面损坏非常严重,过往市民无不叫苦抱怨。

  “每天经过这段路时都要躲避坑洼的颠簸,非常不便。”家住临钢某小区的牛先生告诉记者,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东关立交桥,但该路面硬化破坏严重,大坑小坑连成片,每当骑车经过时,可以用煎熬来形容。

  记者来到牛先生所说的路段,据观察,此路段上下班时人流量较大,骑车经过的市民为了躲避路坑,不得不左拐右扭,无形中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躲避大坑,每次骑行通过这段路时,我都会非常小心。还有一小段路面就像骑在石子路上一样,异常颠簸。”程先生说,好几次晚上路过时,都看到有人差点被那几个大坑颠倒。

  记者发现,在自东向西的非机动车道上,同样是坑坑洼洼,大坑小坑不计其数。“这条路不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还是机动车道都是坑坑洼洼,虽然有的大坑修补过好几次,但是没过几天又坏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位过路的市民说,尤其是晚上和下雨的时候,路面的大小坑里全是积水,根本看不到坑有多深,也判断不出道路情况,大家出行可谓难上加难。

  除了路面坑洼之外,这位市民还抱怨说,平时非机动车道上人流量较大,而且路边还有占道经营、停车的现象,这让原本颠簸不宽的非机动车道变得更加难行,严重影响了市民正常通行。

  对于该段道路,周边市民都希望得到关注,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尽早将这条破旧不堪、颠簸难行、影响市容的道路彻底修复,不要只在路面上打几个“补丁”完事,真正让市民出行不再烦恼。

  记者 田志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