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解困局
——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入企小组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以及全省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暨培训会议精神,9月18日,我市召开千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对接动员大会,集中组织千名干部开展入企帮扶活动,解决企业发展困难、促进经济企稳向好。
为推动全市千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持续开展,在全市掀起转变作风、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热潮,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千名干部入企服务”专栏,对我市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活动的情况、千名干部在企业帮扶工作上的成效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许总,我们又来了,目前咱们企业在经营和项目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区里或市级层面解决的,今天我们小组一并协调处理。”
“今天咱们着重对公司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以及另外两个项目的启动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咱们前几次的接触,看看我们这些项目还能够争取哪些政策支持或者哪些政策通过你们已经落实?”
……
10月12日,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福贵的办公室里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入企小组与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就公司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关问题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是自9月23日以来入企小组第6次来到光宇公司上门服务。
光宇公司是我市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从事大功率LED光源封装及系列应用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于一体的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面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低迷环境,光宇公司提前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公司上海研发中心通过与相关平台的合作,经过近3年的研究开发,近期完成了基于路灯系统智慧城市的技术研发,产品进入推广阶段。
“室外大功率照明是我们的强项。未来在这个领域必将是智慧城市、智能化照明的主导方向,并且我们已经走在前面。”
光宇公司董事长许福贵说,临汾市是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光宇公司希望借助这次“千人入企”的东风,将临汾打造成为全国智慧照明示范城市,进而实现光宇产品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推广,从而推动光宇公司成为国内城市智慧照明整体解决方案第一品牌企业,拉动产业链集聚。
入企小组6次进驻光宇公司,采取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及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已将《企业情况调查表》、问题清单全部建立,并利用节假日时间起草了《关于申请给予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支持的报告》,已经与上级部门对接。
“智慧城市项目是光宇公司一次技术创新的重大改进,对于公司投资建设临汾市智慧城市的诉求,我们小组通过由区干部入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至市干部入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促进项目的实施;由区发改局牵头,区政府上报至市政府,促进市政府与光宇公司签订协议;由区发改局上报至市发改委,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等三种途径协调解决。”入企小组组长郭忠义告诉记者,目前,入企小组已将该项目上报至尧都区干部入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改委,尧都区政府上报市政府的报告正在修改中。
随后,许福贵带领入企小组进入产品展厅观看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模拟图像,以及最新研发出来的陶瓷厚膜电光源和石墨烯电池的样品,再次向入企小组详细介绍了三个项目的产业优势与市场前景,同时阐明了陶瓷厚膜电光源和石墨烯电池形成产业化的困难和问题,希望政府给予协助解决。
“多年来,光宇公司没有做大没有做强,原因就是我们政府的服务没有到位,政策没有送到家。这次入企以来,经过我们了解,光宇公司已经研发出了陶瓷厚膜电光源产品,但由于各项手续办理繁琐,资金缺少,一直没有实现产业化生产。这次入企后,我们小组立即对该项目启动了立项、环评、能评等一些工作,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同时为了解决他们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协助申报了国家节能减排资金1000万元,目前正在向省市申报。另外,对于光宇公司石墨烯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我们将派专门服务小组进驻企业进行一对一搞好服务,争取该项目早日落地。”郭忠义说。
在解决光宇公司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入企小组还把有关扶植政策送到企业中来。小组成员裴海峰说:“这次入企以来,我们把市区两级有关扶植企业的政策印成单行册,下发到小组成员及企业里边,共同学习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工作方案、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业稳定运行的若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共同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新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在采访结束时,许福贵深有感触地说:“‘千人入企’活动的开展对我们公司真是如春风沐雨一样,我们正研究智慧照明项目实施和另外两个项目启动如何找相关部门协调,入企小组就上门服务来了。短短的一周时间,入企小组就来我们公司深入调研过三次,截至今天,已经来过六次了,为公司项目的开展节省了好多时间和环节。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千人入企和我们的项目对接,把光宇真正打造成为制造加运营平台和互联网运行的公司,把光宇做成在国内行业非常有影响的品牌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再做贡献。”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