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一幅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画卷在临汾徐徐展开

2017-02-27 22:08: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策划语

  2月21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春运是个大舞台,短短40天,浓缩了游子归乡的旅途、相关人员的艰辛……回眸这段忙碌的时光,不管是旅客还是铁路、空运、陆路等各交通部门都是收获满满,正因为你们的坚守才使得所有出行的旅客有了温馨愉快的旅途。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这个春天,一幅“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策划人 郝海军


  城西客运站 候车室涌动温情

  “为期40天的春运圆满结束了,疲惫的身心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能让广大旅客走得安全、走得及时、走得满意,再累心里也甘甜。”临汾城西客运站站长赵博感慨道。

  春运期间,城西客运站检验室加大车辆检验力度,查看三角木、防滑链等应急设施是否备齐,仔细检查每条安全带是否牢固有效,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立即停运。

  “检验室一共4名工作人员,都是50多岁的老司机。春运期间,为了确保每辆车的安全,平均每人每天检查100辆汽车,每天基本要走两万步,相当于20里地的路程。”不仅如此,赵博说,作为“三品”安全检查的“把关者”,工作人员对每位进站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都要检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逢包必检,绝不敢有丝毫马虎。”春运期间,城西客运站候车室与售票厅每天聚集着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由此,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春运故事也随之“上演”。

  “1月27日,服务一组主任李鹏艳帮助一名聋哑旅客购票;2月4日,调度室主任王旭在候车厅捡到一部手机后,立即通知各部门主任寻找失主。

  经多方努力,最终将手机送到失主手中……”赵博说,春运期间,全站职工视旅客为亲人,为旅客答疑解惑、提供帮助,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树立了“满意在临运”的服务品牌。

  身为一站之长,今年春运,也是赵博在临汾城西客运站坚守的第一个“春运年”。春运虽已落幕,但他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广大旅客提高安全乘车意识,切莫乘坐“黑车”。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城西客运站周边“黑车”的查处力度。

  记者 赵文家 成华


  客运值班员杨丽达 不忘初心加油干

  作为一名普通的客运值班员,没有节假日,似乎工作总是没完没了,不管夏暑冬寒,在短短几十米的站台上,每天随着她的依旧是人们急匆匆的脚步,时间一晃就是20年……“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每逢春运,虽然路局都会加车,可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由于线路少,就显得旅客特别多。”杨丽达说,现在,由于线路增多,列车的速度普遍提高,人们出行的方式也多元化,那些年拥堵的情景已经看不见了。由于列车运行速度快,停靠时间短,导致一些旅客落东西的现象较多,所以,经常有人旅客来联系找失物。

  春运里的故事很多,今年让杨丽达印象较深不是帮旅客找回了多少值钱的物品,而是帮助一个在担架上的旅客顺利赴京就医。

  “年前一天早上八点多,我正在巡查的时候,有一个旅客急匆匆地问我,能不能让担架上高铁,由于病情紧急,该病人不能坐起来,只能躺在担架上乘车……”事后,杨丽达回忆道,在得知是位病人要紧急赴京就医的情况后,杨丽达赶紧和D2005次列车的列车长进行沟通,并在该列车到达临汾西站的时候,专门上车查看了可以容纳担架的位置……第二天早上,杨丽达帮着这位担架上的旅客顺利搭乘开往北京的列车。几个小时后,其陪同家属在微信上告知杨丽达,他们已经平安到达。

  春运,是许多人匆忙脚步中走过的一段日子,更是许多车站工作人员用汗水换来的。杨丽达只是春运服务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正因为在全国各个战线上有千千万万个像杨丽达一样的工作人员的坚守,才使得旅客有了温馨愉快的旅途。

  记者 郝海军


  出租车司机马小云 妻儿陪我送乘客

  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起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期间,为了保障百姓的出行,为了让乘客早日与亲人团聚,出租车司机,用他们的坚守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团圆。

  2月24日,市通达出租车公司司机马小云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春运中,让他记忆最深的一件小事,发生在1月28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晚上。

  “1月28日晚上6点,我结束了白班,回到家中准备带着媳妇孩子回我母亲家吃饭,因为我母亲家离我家不远,我们一家三口就决定走路过去,可一出巷子口,就看到一个人正背靠在我的车上。”马小云介绍,他住在水门街的一条巷子里,出租车平时就停在巷子口。看到有人靠在自己车上,他就想提醒对方注意一下,可没想到对方表示要打车去临汾西站。

  “对方是个小伙子,提着一个大行李箱,说着一口太原话,他告诉我,他在临汾打工,就租住在我家附近,本该在1月27日就回太原,但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没走成。”马小云回忆说,小伙子想乘出租车去临汾西站,但一直打不上车,正好路过他家门口,看到了出租车,就“守株待兔”。

  “帮人就是帮己。”马小云想让妻子和孩子先去母亲家,他把人送到临汾西站后再去,可妻子和孩子却坚持要陪他一起送人。“那个乘客还挺感动,说大年初一就不好打车,因为要送他,耽搁了我们一大家人的团聚。”马小云说,他从事出租车行业已经快十年了,因为职业的素养,让他在面对乘客时,总会努力为提供服务。

  “因为害怕妻子不高兴,所以路上时我就和妻子说,把人送到站就往回走,可放下小伙子后,又有人要坐我的车,我装作很为难的表情看妻子,妻子却让乘客上了车,说大过年的,能遇上的乘客都是缘分,都是着急回家的人,不送不合适。”马小云说,本该6点半就该开始的晚饭,一直推迟到8点多,他们一家三口才到了母亲家。虽然让亲人苦等了两个多小时,但因为他履行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职责和义务,所以他感觉心中十分充实。。

  记者 杨全


  临汾机场 安检员“火眼金睛”

  “齐心协力,支援一线,和同事一起跨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临汾机场安检站安检员刘毅鹏的叙述中,记者看出他对工作的浓浓热情。

  刘毅鹏今年31岁,乡宁人,曾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干了7年安检,2015年看到家乡机场投入运行,他就试着投了份简历,没成想真回到家乡机场从事安检工作。

  “请抬起双臂。”检查完毕,谢谢配合。”在安检区一天可以听到上千次这些熟悉的语言。刘毅鹏手持金属探测器熟练地在每名旅客身上完成领部、肩部、手臂、手腕、腋下、胸部、腰腹部、臀部、膝盖、脚踝等身体部位的检查。而要完成一系列的安检动作,安检员每天手臂要重复愈万次挥动,膝盖要承受千余次下蹲。

  看到旅客将大小行李放到X光机的传送带上,几秒钟后,行李从仪器另外一头出来。整个过程需要安检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透视”每一件行李,在短时间内分辨行李内有无危险品,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敏锐的判断能力。春运期间,机场旅客流量增大,客人类别复杂,其中不少旅客第一次乘飞机,不了解机场安全管理规定,会携带一些日常刀具、打火机等违禁品乘机。还有一些旅客对机场流程比较了解,采取故意藏匿、甚至拆卸分装等办法企图蒙混过关。“‘火眼金睛’虽然是戏说,但是我们都在努力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多一点认真细致,旅客就多一份平安保障。”刘毅鹏说。

  记者 张蕴强

  公交车司机亓金梅 一句问候暖人心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然而,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来说,乡愁则是一张小小的车票。从正月初六开始,许多人踏上了返程旅途。但还有这样一些人,不管是否节假日,他们每天只能以车为家,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里,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辛劳,他们就是公交车司机。

  2月2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21路公交车司机亓金梅。自从1994年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以来,她驾驶过招手停小巴、空调公交车、天然气公交车,再到现在的纯电公交车,亓金梅见证了临汾公交的发展,作为一名多年拥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公交车司机,23年间她很少和家人过团圆节。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没有片刻悠闲,理解’二字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看到别人和家人团聚,心里有种酸楚的感觉,但当听到乘客一句节日好时,又有种幸福的感觉。”提及自己的工作,亓金梅轻描淡写地说,开了20多年公交车早已习以为常了,每天早晨班6:30至12:30,下午班12:30至18:30,要是赶上红色预警期间,早上要提前半小时开车,晚上要推迟一个半小时收车。

  “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逢年过节和平时没两样,往往是别人闲的时候,我们更忙。自从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以来,很少有和亲朋好友聚会吃饭的时间。我是正月初一的下午班,由于12点多就要接班,我婆婆在10点就准备好了一桌团圆饭。”提起公交车司机的职业特征,亓金梅笑着说,她和爱人都是公交公司的职工,这种每天上班、全年无休的工作特性,全家人早已理解了。

  说话间,到了亓金梅发车的时间点了。因为是始发站,乘客比较少,亓金梅回头看了一下车厢,见大家都已经坐定,便启动了车子驶出了站点。一路上,亓金梅小心地驾驶车辆,不再和记者交谈。一路驶来,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多,很快车厢内便挤满了人。亓金梅一边指挥着乘客有序上车,一边招呼着上车的乘客向车厢后面挪动。从城北汽车站出发到解放路、贡院街,然后一路向北返回城北汽车站一圈17.7公里。短暂休息十多分钟后,亓金梅将再次发车,开始新的熟悉的路程。

  记者 苏亚兵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