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月25日,在尧庙古玩城一古玩店的玻璃柜台内,一封装在透明塑料袋里的信件引起了数名参观者的关注。此信件是我省已故著名作家赵树理写给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徐懋庸的一封信。
这封信写在一张竖向红格的宣纸上,纸张已经泛黄,长40余厘米,宽20厘米左右,字体为繁体,全文共27行。信中介绍了“前不久先生(徐懋庸)带抗大的参观团路经文联,许多同志同你谈了我的几个错误观点,在这里我对此作一解释,谈谈我的看法”。对“鄙夷农民吃南瓜汤、臭酸菜,指责他们长年累月不洗脸、不剃头”等看法,赵树理在信中认为这种态度是“平凡的残忍”。同时提到“目前正在我们抗日根据地吃南瓜喝酸汤的同伴们正是建设新中国的支柱,在贫穷和愚昧的深窟中沉陷着的正是我们亲爱的同伴,要不是为了拯救这些同伴们出苦海,那还要革什么命?把金针、海带当做山珍海味,并非千古不变的土包子;吃南瓜喝酸汤也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贱骨头。”赵树理在信中写道:做革命工作的同志们遇上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的是同情而不是嘲笑”我们的工作越深入,所发现愚昧和贫穷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越多(即久已存在而未被我们注意的事将要提到我们注意范围内)”。同时,希望我们的同志哀怜勿喜诱导落后的人们走向文明,万勿以文明自傲弄得稍不文明一点的人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信中说:以上是我这多年在农村工作的点滴经验,也是我在八区任职四个月的切身体会谨作参考。
文章最后,有“愿公台揽”等文字,署名“赵树理”,落款为“民国三十三年四月二十日于太岳文联”。
关于这封信的真假,有数十年收藏经验的葛培忠师傅说,综合此信全貌,经查阅相关资料,从纸张特点、文字书写及语言特点来看,此信应该是赵树理珍贵的信札真品。
葛培忠师傅判断是赵树理真迹的理由还有一点,就是书信所用的纸张。葛培忠师傅曾在吉县宣传部门工作20余年,非常熟悉石印技术,从红色格的线条、粗细等,可以辨认出这是当时一种手工操作的石印机所印制。
“徐懋庸是当时的大文人,早年参加大革命运动,曾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教科长,晋鲁冀鲁豫边区文联主任、冀察热辽联大校长等职,著有《徐懋庸杂文集》《徐懋庸回忆录》等。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是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家喻户晓。”葛培忠师傅说,如果这是一封赵树理的真迹信札,那么这将是赵树理研究领域又一件大事,而且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