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经济发展脊梁
——全市推进项目建设综述
临汾新闻网讯 放眼平阳大地,无论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在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腹地,都能聆听到这座城市急切奋进的足音。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都以储备潜能、集聚后劲的预备姿势撑起全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脊梁。
一年来,我市务实重干,克难攻坚,全市重点项目保持了平稳较快的推进态势,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创新机制“双包双联”全程跟进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要素。没有项目支撑,跨越赶超就是空谈。一年来,我市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项目的大推进、快推进,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6年,我市严格落实领导“双包双联”,每个领导既要包落地项目也要包建设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达到省、市重点项目包联全覆盖。特别是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实行了副市长分片包联县(市、区),分片领导每周要组织召开调度例会,协调工作,解决问题,督促推进。同时,实行包联项目旬定任务、旬交账、旬核查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各级包联领导工作台账,确保领导包联各项工作开展记录在案,有依据、有效果。
实行了“市县部门互动、行业条块联动”双向工作考核机制,对全市878个重点监测项目,全部分解落实到33个市直部门,由市直部门按照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对各县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对口督促推进。组织开展“进工地、解难题”活动,督促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零距离、无间隙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筹措、建设环境等各种困难,抓质量、保进度。实行一项目一表,逐项目制定推进计划,督促各项目承建单位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建立台账,挂图作业,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针对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的问题,我市对签约落地情况进行了项目大起底工作,针对落地项目进展情况,编制责任清单和时间表,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同时,建立了“百日攻坚”项目每周审批督促分析联席会制度,实行日监督、周分析、旬对账制度,落实“一口受理、限时办结、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的审批方式和“联合会商、联合审批”的办理机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所有市级审批事项全部优化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主动出击 大招商引领大发展
2016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签约总投资额位居全省第二名。进一步夯实招商项目基础工作,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延伸招商引资2.0模式,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企业加强项目对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年共签约项目151个,总投资2514.4亿元。完成省下达全年签约任务1656亿元的151.8%。其中:工业类89个,总投资1258.7亿元;服务业类26个,总投资378.4亿元;交通基础设施类23个,总投资649.5亿元;旅游业类8个,总投资94.7亿元;社会事业类5个,总投资116.8亿元;农业类3个,总投资16.3亿元。任务完成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围绕“以招商促发展”这一目标任 务,我市主动开展招商项目摸底征集工作、冬季行动”签约项目大起底活动、招商引资项目“冬储行动”,深入调研,摸清项目底数,助推项目落地;以会为媒,加强对外宣传;借助商协会,深化合作;利用平台,积极对接;灵活招商,精准对接,打开了招商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全市招商系统创新招商理念,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夯实招商工作基础,做实项目库,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自身优势和需求开展招商活动。在招商方式上下工夫,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坚持走出去,捕捉企业战略布局、投资动向,引进污染少、能耗低、技术新、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依托现有招商引资企业优势,积极开展以商引商,扩大信息资源,采取“上门推介、邀请考察、异地会晤”等方式开展招商。同时,发挥各县(市、区)资源优势,自行组织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会,使得项目洽谈与合作均取得新进展,促进了区域合作。
强力推进 以项目建设论成绩
2016年,全市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1184个,总投资为698.6亿元,由市级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为227个,投资总额为158亿元;县级审批、核准、备案项目为957个,投资总额为540.6亿元。与2015年相比,批复项目个数增加了213个,投资总额增加47亿元。
“百日攻坚”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推进项目建设的重大部署,全市共梳理出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未开工项目165 项,总投资1004.7亿元。经过130多天的奋战,截至行动结束,已开工项目142项,开工率达到86%。由市发改委牵头的国、省投资项目35项,已开工项目29项,累计完成投资8664万元。同时,我市紧跟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做深做细项目摸底、项目储备、项目前期、项目申报、项目运作等各个环节工作,资金争取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去年共争取中央资金5.7亿元;全年共有7个项目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的支持,安排专项建设基金5.8亿元,是2015年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总和的3.4倍。
“国字号”工程顺利推进。编制完成了《临汾市2016年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并获得国家批复,全市共实施村级光伏电站205座,已建成并网115座;建成待并网的电站90座;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建成并网4座,累计发电500万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典型示范项目建设,2015年报备实施的4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多亿元,已争取国家资金8亿元,有31个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组织编写了《临汾市空间规划研究项目报告》,并上报省发改委,参加第一次省级领导小组会议暨四市联席会议,修改完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计划》,组织编制《临汾市参与黄河金三角地区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我市积极推动侯马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服务业改革试点和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均已成功批复。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