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人:二胎生还是不生?七嘴八舌选与择

2017-03-16 23:08: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自此,我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顿喜之余,“生还是不生?”这个选择题让不少只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犹豫和纠结。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一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867万人,其中,有45%来自两孩家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的人群,在考虑是否生二胎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观点。

  你好,二胎宝贝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上,7点20分,张先生都会牵着6岁女儿果果的手一起出门,迎着朝阳一路向北,从临汾翡翠江南小区驱车前往洪洞,8点前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吃早饭,自己随意买点早餐就去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下午5点半,张先生会准时出现在幼儿园接女儿回家,迎接他的是妻子成女士和他们四个月大的儿子硕硕。

  一双儿女,取名“硕果”,倾注着成女士夫妻全部爱意。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生育二胎,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成女士这个二胎家庭也是如此。

  “母乳充足还好,奶水不够吃,要买奶粉还有钙、铁、锌、鱼油、DHA等各种营养素,光这个小家伙一个人,月消费已经上千了。”说起二胎,成女士首先算起家庭开支:大女儿上幼儿园一年学费1.3万元,衣服一年1500元,保险4000元,两个大人保险一年6000元,车险2300元,水电费2500元,物业费2000元,车油费5000元,房贷一年2.4万元。“吃饭、生病、上礼还没算,一年固定支出已经将近六万了,添了小儿子,光他的奶粉一年就要花费一万多。”好在成女士夫妻二人每月都有固定工资,年收入勉强能够满足家庭支出,明年女儿上小学能够省一大笔学费,但进入小学又要开始报各种培训班,教育花费俨然占据成女士家庭开支中不小的比重。

  “打算要二胎的时候就考虑过经济问题,但我和先生都认为年轻时遭点罪没关系,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成女士还盼着政策福利,“既然国家开放了二孩政策,孩子的医疗、教育等后续工作已经在考虑了,希望将来老二上学不用再发愁学费问题。”产后发胖是成女士生了老二后最大的烦恼。“看多了朋友圈中关于女人孕育新生命也要保持美丽的心灵鸡汤,十分不能理解把‘不想再邋遢三年’以及‘身材难恢复’作为不生二胎的理由。”不理解但是尊重这种想法和选择,因为身为女人,成女士也梦想着纤细的身材。

  120斤到170斤,体重增加的不知不觉。

  170斤到120斤,体重减少是一大挑战。

  这种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恐怕只有经历过孕期及产后体重骤增的女人才有体会。“自己胖得不忍直视,心情确实会很糟糕。”成女士点开手机相册,翻出自己生老二前和大女儿的合影。画面当中的人和眼前的她恍若两个人,只有鼻梁上架着的紫红色边框眼镜能寻到昨日的印记。

  体重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改变,这种改变数得着日子,孩子缺少陪伴而孤单、没有手足而遗憾或许会伴随终生。

  成女士在乡镇分管计生工作,身边很多同事都有生育二胎的意愿,苦于政策原因也只能不考虑这件事情。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成女士和同事甚至有些激动,“正处于育龄期便盼到政策落地,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使得需要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家庭相对减少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也相应减轻了。

  有了生育二胎的打算,成女士就开始给大女儿做思想工作。”妈妈生个小弟弟陪你玩吧?你可以帮他洗脸刷牙,让他跟在你屁股后面玩。“谈论起生小弟弟,女儿从不排斥,一直都很兴奋。

  女儿这样的表现在成女士意料之中,以往女儿每次去别人家和小朋友玩,不管对方是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女儿都极不情愿回家。

  “回家一个人玩,太孤单了。”成女士知道,女儿需要陪伴。

  2016年10月24日,成女士家添了第二个孩子。

  欢喜于大宝的激动,“妈妈,你生的宝宝真可爱,我能抱抱他吗?拜托。”那一刻,成女士只感觉幸福和满足,她觉得生二胎是自己做的最正确也最有价值的决定。

  然而,二胎家庭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象中其乐融融的场景。二宝出生三天后,一家人大包小包出院回家。晚上9点女儿要睡觉,可这个时候儿子偏偏总是哭闹,“女儿捂着耳朵在床上打滚说太吵了,她睡不着,我也很无奈。”尽管女儿和爸爸在另一个卧室睡觉,但儿子的哭闹声太具有穿透力,心疼女儿被吵睡不着,第二天还要早起去幼儿园,也心疼怀抱中的儿子不明原因难以入睡。“那时候感觉生活一团糟,但我会给自己打气。”情绪低落的时候,成女士暗示自己:过了这两年就好了。

  强大的内心和十足的耐心是养育二胎的标配。随着儿子出生时间一天天增加,成女士也逐渐适应了兼顾两个孩子的生活。

  儿子又有点闹觉,闭着眼睛哇哇大哭,成女士抱着儿子安抚,这时候女儿拿着彩笔和纸拽着成女士的衣角,“妈妈,陪我画画。”成女士转过头示意女儿等一下,女儿妥协说到,“那好,我数十个数。”成女士耐下性子和女儿讲道理,“你看小弟弟哭呢,他太小了,这么哭多可怜呀。妈妈保证,他不哭了就去陪你。”听了妈妈的话,女儿摇晃着马尾辫轻快地跑去客厅了。

  自从有了老二,女儿一进家门的“妈妈我回来啦”也换成了“硕硕呢?硕硕呢?”这也达到了成女士强烈想生育二胎的初期愿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留下银子和房子,而是给他留下一个亲人。“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感谢自己今天的勇敢和决心。兄弟姐妹是父母给孩子最用心最完美的礼物。”事实如此,血缘的微妙与神奇在于,在你惶恐不安时,那个流着与你一样血的人可以让你瞬间获得勇气和力量,在奔流不息的漫长岁月中,手足之情足以相互慰藉和温暖。

  不生,精力不足

  往昔的一幕幕让范海娟觉得生孩子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十月怀胎一个步骤,那是一生的责任和陪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经济,如果你给不了孩子足够的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二胎还是不要为好。

  去年元旦,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伊始,范海娟的微信群、朋友圈总是不间断地嗖……嗖……嗖……地涌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准备投身到生二胎大军中去的夫妻。而范海娟却并为此动容,依然不改最初的决定:坚持不生二胎。

  范海娟1981年生人,是青狮北街一家月嫂会所的负责人,她和丈夫相差8岁,年龄的相差并没有影响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在2009年迎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取名为小布丁。此后,范海娟心里一直有个念想,将来有机会了给小布丁生个伴。

  直到2015年一次意外怀孕,改变了一切。

  当时范海娟想的很简单既然是上天赠给她的礼物,她就选择留下。可不到数月,宝宝突然停止发育了。医生告诉她,是因为她工作压力太大,作息不规律,身体机能下降等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的。沉浸在甜蜜中的范海娟顿时傻了眼,突然失去腹中的孩子是她不能承受之重,她打断了生二胎的念头。

  “对一个女人而言,二胎意味着你将面临很多的问题,两个孩子身体、心理、家庭、工作等等一系列失去。不是老一辈人常挂嘴边养孩子就像放羊,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那么简单。”范海娟坦言。

  “小布丁,你想要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吗?”记者问道。

  “不想。”小布丁斩钉截铁回答道。

  “为什么呢?”“他会抢我的玩具,我想爸爸妈妈生个姐姐。”对于女儿小布丁,范海娟始终觉得她欠女儿的太多太多。小布丁还在襁褓中时就由保姆去照顾,即使找的是熟识的人,范海娟依然是担心的,网上层出不穷的虐童视频,让她害怕那万分之的唯一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但为了工作,她只能任由这份担心缠绕着她。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开始,注定了我们要全心全意至少花三年甚至更多时间用在她身上。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唯孩子而过一生的女人。我有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能忍受再生一个孩子我还得如此重来,把时间倾注,做了一个好妈妈,却每每想来自己在走下坡路。之前没有选择,现在我可以抓住。”范海娟说。

  2017年3月11日11点,范海娟像往常一样在会所为哺乳期妈妈疏通乳腺。听范海娟与记者谈话时,那位哺乳期妈妈也有所触动,“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也会不生老二,这不还得了乳腺炎,每次给宝宝喂奶就像受刑,要不是嫌丢人,疼得我真想哇哇大叫,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忍下来的,家人也是天天跟着急上火。”治疗过程中,这位哺乳期妈妈额头上渗出的汗水擦了又有,难忍疼痛时嘴里发出轻微低吟,网络上有很多“生二胎的条件你具备吗”等类似文章,范海娟丈夫张红记看到这些文章会迅速划过去,养育女儿小布丁的过程让他不敢再想有第二个孩子。

  小布丁出生四个月左右的一天,张红记刚好闲来无事就沐浴着午后阳光坐在小布丁床边的椅子上看书,看到陶醉处也会淡淡一笑。突然,“扑通”一声,张红记下意识顺着声音抱起掉在地上的女儿小布丁,瞬间女儿嚎啕大哭,巴掌大的小脸肿起了一个拳头大的红包,张红记愣住了,抱着小布丁就往医院跑,医生告诉张红记只需要将小布丁头上红包淤血放出去就没事了,张红记紧张的神经才得以放松下来。

  此后,张红记提高了对女儿小布丁的关注,可危险又一次发生了。女儿一周半时,张红记带女儿小布丁到单位办公室,当时办公室有很多人,张红记想着好不容易带女儿出来一趟,就任由女儿玩去了。只听“嘣”一声爆炸声,张红记本能反应就奔向女儿,看见女儿小布丁呆呆地站在插座前,再三确认女儿没事,看到墙上插座孔里扎着扣针,张红记才明白刚刚发生了什么。

  “当时女儿小布丁扎的是零线孔,不然就……”张红记停止了讲话。“就死了”范海娟插话道。“我不愿意用那个字(死),我也不愿意那样想。”张红记眼眶有些泛红。

  “在小布丁成长过程中我用全身的精力去照看她,但总是状况百出。何况再让我生一个,我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分散去照顾陪伴两个孩子。”张红记说,他还算了一笔账,他现在四十几岁,就算现在生老二,二十年后,他也就已经搭上六十的尾巴快七十岁了,还不算意外风险,谁来照顾他?现在,范海娟和丈夫张红记只希望女儿小布丁能在爸爸妈妈陪伴下健康快乐的长大,这何尝不是一个“好”呢?

  纠结,顾虑太多

  “妈妈,给我生个小弟弟吧。”去年冬天,7岁的小石头(化名)放学后拉着妈妈的手高兴地走在回家路上,小石头突然冒出的一句话,让妈妈静馨(化名)纠结了几年的心又泛起波澜,儿子这句话让她既惊喜、又无奈,思绪不觉竟飘回到了两年前。

  2013年年底,中央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作出总体部署。2014年年初,浙江率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江西、安徽等相继跟进……截至7月初,单独两孩新政已在29个省份落地。

  “当时我们也想再生一个,生个女孩最好不过了,这样正好凑成一个‘好’字。生个男孩也行,两个孩子是个伴,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少,娃太孤独了,等我们老了以后负担也重,有个啥事也没个商量的人。”小石头妈妈静馨的话也道出了许多独生子女父母的心声。

  之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孩子抵制妈妈生二胎的新闻报道,形式各种各样,看得人胆战心惊。静馨两口子决定给小石头打“预防针”。每次问及是否想要个弟弟或妹妹的时候,小石头总是很干脆地拒绝,所以生二胎的计划一直被拖延下去。而这一天,小石头突然主动提出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甚至在妈妈问他谁来照顾弟弟妹妹时,他竟想也不想,拍着胸脯说“我照顾”。让她惊喜的是孩子这关总算是过去了,可仍有一些无法打消的顾虑,让他们对生二胎的事举棋不定。

  静馨夫妻二人年收入15万,既不为房子担忧,也不会为了老大会排斥生老二的问题而头疼,更不会因生二胎所需要的各种开销而心力交瘁,可就算这样也有他们自己越不过的坎儿。

  静馨和老公是晚婚晚育,生小石头那年她31岁,公公婆婆也已是75岁高龄。虽然公婆身体也很硬朗,而且两家人住在同一个单元,只有“一碗饭的距离”,但身为老师的她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她和丈夫一致认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分钟,他们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美好童年。况且,两位老人也年事已高,不想他们太过劳累。为此,他们决定自己带孩子,并提早做好计划,两口子先后辞职,一人花一年半的时间在家全心全意带孩子。

  现在小石头也8岁了,很多同龄孩子都在上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小石头却特别排斥。

  静馨夫妻每年都带儿子去海边游泳,儿子每年都套着游泳圈游,本来计划给他报个游泳班,可儿子偏说自己会游泳,不需要报班。小石头有自己的想法:“别人不带游泳圈游泳是游泳,我带游泳圈游泳也是游泳。他们那样快乐,我这样也快乐,为什么要报班?我觉得孩子说的挺有道理的,我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习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成不成才没有标准,关键是要成人。我不想让孩子用青春做代价去明理,而是给他正确的引导。对于特长班,我只想等他大一些了,有自己喜欢的,并可以长期坚持下来,他自己要求去学了,我肯定会支持。”静馨对自己的教育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亲戚朋友眼中小石头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在老师眼中小石头是个阳光自信的小男孩。对于生二胎,公婆一直不支持,他们今年都83岁了,而静馨也已年近四十,生孩子太辛苦了。这事还让小石头当了一回和事佬。

  有一次小石头特意对爷爷说自己想要弟弟妹妹。爷爷说:“不要了,再要也只能和你亲。”小石头说:“可以把爷爷的‘亲’切开分成两半,一人一半。”爷爷假装生气说:“不给分。”石头有点着急:“给吧,给吧。”……对此静馨感到很是欣慰。

  如果生二胎,静馨有两个选择,一是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再出来找工作怕是就难了。二是请保姆,如此一来陪伴老二的时间就会少,这不是她想要的教育方式。

  “孩子在爸爸妈妈跟前和在保姆跟前的感知与教育都是不一样的,在父母跟前的话,父母对孩子是有耐心的,是无私的。而对于保姆来说,这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过来打工的,所以没有情感的注入。”静馨坦言,生完老二,肯定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这样又容易忽略老大。

  所以,在犹豫了这么久之后,静馨两口子还在纠结。

  记者手记: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备受瞩目的不仅是“二胎生育”二胎医疗”等问题,还包括“后二胎”时代来临的政策衔接、人口增长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当下种种,那些曾经不符合政策却渴望二胎的家庭欣喜着如常所愿,那些如今符合政策却迫于各种压力的家庭依然选择放弃。

  诚然,全面二孩”这一政策福利满足人们对幸福家庭的追求,又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冲击,但生与不生,在于父母的意愿。毕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不能止步于放开一个孩子的政策,还需要多部门联动,充分考虑公众的诉求,出台系列配套措施,且更为精准、更有温度,从根本上解除女性和家庭生育二胎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把“全面二孩”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这些具体措施的制定与完善,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 荀丹薇 李娇 闫晏宏

  相关链接 今年全国两会上,生育问题再次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目前,全国公立幼儿园只有8.6万余所,而民办达到15万余所,近2/3的儿童在民办幼儿园入园。”他表示,在公立幼儿园方面,将支持动员一些公办单位,新建一批幼儿园,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方面,继续支持、扶持他们发展,但是发展的方向是走普惠的道路,即面向大众,收费合适,质量合格,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扶持。此外,还要加大培训力度,解决幼儿园教师短缺的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将通过加强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医院内部挖掘潜力等方式,在“十三五”期间增加产科床位8.9万张,基本满足生育需求;加强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安全;加强儿科医生、助产士等紧缺人才培养,在职称评定、待遇上向紧缺岗位倾斜;打造全程服务链,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检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式服务更细心、更贴心。”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原党组副书记孟晓驷:帮助女性平衡工作和生育,有利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建议加大对公共托幼设施及服务的财政投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公共托幼服务。参考国际经验,推行男女共享的带薪育儿假,鼓励男女共同分担育儿责任,为充分释放女性才智和潜力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