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漫步在宽约6米的排房街,道路两旁整齐有序的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店铺,顺着这条南北走向的巷子,一路向北可通往坂下村,南边可到达向阳西路,东与鼓楼北大街为邻。排房街,隶属于临汾市经济开发区滨河办事处郭家庄社区。
居民述说名称由来
带着对排房街名字由来的疑问,4月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排房街路西的一户人家。81岁的老住户赵女士说,排房街,意思就是道路两旁盖起了一排排房子。可具体是哪年开始这么叫的,我也记不清。”对于赵女士的说法,同在排房街路西方向居住的老住户雷顺英老人给予了肯定。“我是1960年嫁到这个村的,那会房子的分布零零散散,都是瓦房,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把房子盖大点,条件不好的就盖个遮风避雨的房。”一幕一幕的往事,老人娓娓道来,就像一帧一帧定格的黑白胶片,安静地拉长着岁月时光。
四次变迁看城市发展
“其实老伴嫁过来的时候,那算是我们家第二次盖房子了。”雷顺英老人的老伴儿王国才接过了话茬。
王国才老人说,1957年,那是我家搬到排房街的第一次盖房,那时候这里没有名字,还是一大片耕地。房子都是用土坯垒起来的。”王老解释,土坯房就是那种跟砖头形状一样,一块块垒起来,以泥土为墙的房子。
“等到老伴嫁过来时,家里开始了第二次建房,把原来的土坯换成了砖,不过还是瓦房。那时的排房街,房子开始多了起来。”王老回忆。
“第三次建房是在21世纪,由孩子们着手盖房,瓦房变成了现浇顶,再也不怕漏雨了。”雷顺英老人回忆说,大概就是那时候这里叫成了排房街。”再后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郊结合部的土地陆续被征用,这一带的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岁月画上了句号。
“一层变二层,成为了我家的第四次盖房。”雷顺英老人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盖房只是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加了一层。
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