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戏流传一段佳话

山东拳师李茂官的故事

2017-11-26 21:39: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核心提示:鲍槐记是尧都区西孔郭村人,猿猴通背拳习练者,著名拳师张子安的弟子,他还是一个武术文化爱好者,利用闲暇时间搜集整理民间拳师的故事,并讲述给武术爱好者和好友。日前,他向记者讲述了李茂官拳师的故事。

    山东拳师到平阳

    “这个故事是段店乡东段村87岁的老人尹发其和82岁的王清峰老人讲述的。”花甲之人鲍槐记深有感触地说。

    李茂官祖籍山东,生于1884年,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举家从山东逃荒到古平阳汾河东的东段村,在此安家落户后,娶年轻美貌的余香珍为妻,生有六儿一女。如今子孙汇集在一起,已是100余人的大家庭。李茂官有一身好功夫,他的师傅是谁没有人能说清楚。但他向弟子传授的拳术多达30余套,刀、枪、棍、棒、剑和软杂兵器样样都会,解放前曾在襄陵县(今襄汾县襄陵镇)小韩村蒋姓人家当过护卫,还在襄陵县镖局当过镖师。向他学习武术的弟子最多时多达200余人,遍布尧都区、襄汾、河津和风陵渡一带。他逝世于1965年,享年81岁。

    “李茂官拳师会许多拳,能说出来的有大洪拳、小洪拳、六合拳、六合枪、六合刀等30余个套路。”鲍槐记介绍,李茂官拳师平时出门只携带鞭杆和流星锤。鞭杆使得人眼花缭乱,流星锤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软兵器在他手中成了硬兵器。鞭杆在明,流星在暗,这一明一暗,演绎了他的传奇人生,演绎了他坎坷的习武之路。

    《挂画》牵线情意重

    尹发其和王清峰老人收集到的故事是民国初期的事情。

    大阳的戏台在村中巷子的尽头,开场的鼓乐咚咚地响了起来,由蒲剧名角存才演出的《挂画》即将开场。“宁误收秋打夏,不误存才《挂画》。”鲍槐记说,这是以前流行于晋南一带的口头禅。存才在《挂画》中以超出常人的轻功、高超的演技折服了平阳大地的百姓,令无数百姓叹服。而李茂官及他的弟子也是戏迷,还是存才的粉丝,看《挂画》不下百次。每每听到舞台上敲出乐曲《挂画》的前奏,他便身不由己地向巷子深处走去,几个弟子则扛着新购置的收麦工具跟在后面。

    通往舞台的巷子里,人们有扛着叉的、有扛耙的、有拿扫帚的,还有手持新镰刀的百姓,陆陆续续地向戏场走去。

    当天戏场的入口处站着一胖一瘦两个人,向看戏的百姓收费。戏刚开演,李茂官和几个弟子来到了门口,他将手伸进口袋摸了半天也没摸出一个子儿,才想起在集市上买家具时已经花光了,不得已向弟子要钱,几位弟子异口同声地说“钱花光了”。

    戏场上的音乐一声紧一声,摸摸口袋里身无分文,李茂官无可奈何地转过了身,众弟子却挡住了他的去路,央求道:师父,你搭搭话,让咱们免费看场戏。”李茂官也犯了难,唱戏走江湖,挣钱也不易,一下子有五六个人想“免费”看戏,戏班岂不亏了?说吧,于心不忍;不说吧,伤了弟子的自尊。思索再三,最终他还是开了口。

    李茂官拱手抱拳,向守门人行了个江湖见面礼笑着说:小兄弟,是柴货行还是挂子行?”守门人眯眼看了看身着土布粗衣的李茂官,只顾收票,没好气地说“一边去”。

    李茂官心胸宽广,他揣摸着,班主可能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也没有把行话向弟子传授,不知者不为怪,就不与守门人计较。他身后的弟子可不是这么想的,看到守门人如此轻蔑师父,早生孬意。大弟子一使眼色,众弟子已经明白意思,今天要玩霸王硬上弓——硬闯。

    大弟子将肩膀上的扫帚,顺手在守门人眼前一晃,两守门人躲闪之时,几个弟子如鱼入水,噌、噌、噌就钻进了戏场。俩守门人也是练武之人,死死封住了门口,小弟子稍慢了一点,便与守门人打了个照面,但小弟子的轻功极好,借守门人拦臂之力,提气冲顶,脚尖点地,一个空翻便越过了守门人头顶进了戏场。

    看到弟子们不守规矩,李茂官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欲转身离去。此时俩守门人的气还没处撒,要不是这土老帽掺和,也不会出现这个局面。同时也意识到这土老帽与那几个后生有关联。于是,那胖守门人一个箭步,双手叉腰横在李茂官的眼前,不依不饶地让李茂官给几个弟子埋单。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身无分文的李茂官无论怎么解释也是徒劳。

    这时,门口聚焦了许多看热闹的人,而李茂官在汾河两岸颇有名望,认识的人也不少,他们看到守门人与李茂官纠缠不休,纷纷替李茂官打圆场解围,希望守门人能理解。而守门人对众人的解释和劝说权当耳旁风,觉得围观的人多,自己有失脸面不好下台阶。同时还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露个一招半式,抖抖威风,给班主长脸,也给自己扬威。于是,一意孤行揪住李茂官的衣领,往墙角推。

    自己囊中羞涩,实在拿不出分文;众人好话说了一大筐,丝毫没用,而且,还被推到了墙角。只见,李茂官出右手挒住对方的手,侧身借力向后一拉,胖子失去重心,他又轻轻地一送,将胖子送出了好远。而那胖子也是习武之人,一个后空翻站稳了脚跟,这一招也算捡回了面子。面对瘦小的土老帽,胖子求胜心切,使出了饿虎扑食,想一招致李茂官于死地。

    而李茂官以静制动,沉着应战,眼看拳就要打到身上,他上身微侧,避开了致命一击。而那胖子由于用力过猛,招式落空,重心前移,眼疾手快的李茂官,出右手在胖子的后背上轻轻一推,胖子踉跄几步便摔倒在地,趴在那里好久站不起来。

    李茂官的功夫平时从不外漏,他那些弟子们也未曾领教,而围观人们也没有看清那神速一般的连贯动作,有的还没有弄清咋回事,竟让刚才还气势汹汹的胖子一败涂地。此时的李茂官神色淡定,站在原地。那瘦守门人被眼前发生的事儿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不起眼的土老帽竟有这等身手。他醒过神来,钻出人群跑向后台般救兵。

    胖子平常练了几路拳,也会用刀、枪、棍、棒等器械,却不曾想栽倒在一名不起眼的土老帽的手里,心里不服,却又不敢再试,于是采取了委屈求全的方法,跪行到李茂官跟前要谢罪拜师。

    瘦守门人疾步跑向后台,把事情的原委向班主述说后,班主迅速来到戏场大门口,一看眼前的情景,心里自然明白。面对气度不凡的李茂官行抱拳礼连声说:师傅息怒,手下有所得罪,请师傅海涵,屈驾请到台前叙叙。”李茂官随班主来到台前,存才的《挂画》才拉开前奏,班主吩咐手下摆好桌椅,端上茶水。两人边看边聊,不时还用手势比划比划,相谈甚欢。

    从那以后,班主与李茂官师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只要戏班一到乔李、大阳一带演出,班主就会提前发出邀请,请李茂官及他的弟子们一道前去捧场。

    逢年过节,李茂官也会邀请班主到家喝酒聊天,探讨技艺。李茂官与班主的友谊成为当地百姓流传的佳话。

    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