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春寒料峭,山风凛冽,市文化局结对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古县南垣乡山头村。
行至村口,远远听见文体广场传来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走近一瞧,30余位村民或挥舞着鼓槌,或拍打着铙钹,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村民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文体广场的另一侧矗立着新建起来的琉璃瓦戏台,戏台上书写的“文化扶贫精准脱贫”八个大字正是答案。
过去一年,市文化局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切实为帮扶对象办实事、做好事,实现了整村脱贫,使小山村焕发勃勃生机。
走访慰问贫困户 新春祝福送到家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市文化局一行人轻车熟路走在村里的小道上,分头赶往贫困户家中,为其送上面粉、春联、挂历等新春祝福,让贫困户真真切切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温暖。
“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感觉好些了吗?”市文化局局长董凤妮来到一户人家,亲热地跟一位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激动地迎了上去,紧紧拉住她的手,笑着说起了家里的新变化。老太太的家人闻讯后,赶忙背起锣鼓和铙钹,急匆匆地从文体广场返回家中。
“我婆婆患有心血管疾病,常年需要服药治疗。我儿子身体不适,久在家中养病。家里两个病号,着实有些吃力。在市文化局的帮扶下,我婆婆去市里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把病因查清楚、看明白了。儿子的身体也渐渐康复,去年下半年还跟着儿媳一起出外打工。”老太太的儿媳朱红丽感叹,领导和扶贫工作队帮了我们大忙,对待我们如同家人一般,我们心里有万般感激,却不知如何表达。”此时,贫困户李某某家中窗明几净,一派喜气洋洋。殊不知,他不久前还为几件大事犯愁。原来,他的妻子和孩子是先后“捡”回来的,没有户口。夫妻二人没法办理结婚证,孩子也没有学籍。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奔走和努力下,这个家庭迎来了新的希望。
当慰问人员送上新春祝福时,李某某和妻子感动得无法言语。如今,我和孩子的户口都有了。我和丈夫领了结婚证,孩子的学籍也办下来了。我们心里有了底儿,干活的劲儿更足了。”李某某的妻子望着洒满阳光的小院,脸上写满期待。
对症下药解民忧 精准扶贫暖人心
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村民熟络地与慰问人员打招呼,大家早已将他们视作一家人。驻村两年半的第一书记王斌介绍:山头村致贫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差、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法进行村集体的基础设施整体规划。村民吃水靠引水存水生活,种植完全是‘靠天吃饭’。
此外,产业结构单一,增收致富渠道窄、门路少。”一年来,市文化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按照“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的总要求,坚持真扶贫、精准扶贫,实现了既定目标,完成了脱贫任务。市文化局副调研员、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俊勇回顾,工作队到市扶贫办、县扶贫办积极争取资金为山头村修建了排水沟、蓄水池、村务公示亭等基础设施,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
“利用市文化局下拨的扶贫款为山头村修建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和一个高5米、宽11米、深8米的琉璃瓦戏台,并修复添置了一批文体活动器材。为没有接通闭路电视的用户免费安装了电视卫星接收器。”说起小山村的蜕变,李俊勇很是欣喜,在村里组建了一支30人的威风锣鼓队,配齐了锣鼓器材和演出服装,并请全市有名的锣鼓专家驻村手把手地指导。同时邀请古县园林局领导和专家对山头村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驻村扶贫工作队访贫问寒,排忧解难,以“十个一”活动促进脱贫致富。他们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送到每一个家庭,在醒目位置制作政策明白墙,让党的恩泽普惠到每一个角落,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到扶贫对象家中走访、送慰问品、帮助干农活、销售农产品并制定脱贫致富措施,多方面为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夯实脱贫“硬实力” 打造美丽新农村
“2017年,全体村民经济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所有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户和村整体脱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村民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改观。”晒出扶贫“成绩单”,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舒一口气。
但是,如何让山头村“颜值”更高、农民增收更多、文明乡风更美?依然是压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心头的一块大石。李俊勇表示:“下一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再次深入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认真倾听群众心声,耐心询问详细情况,谋划产业项目,制定致富措施。尤其针对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的现实,鼓励村民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高粱、杂谷、油用牡丹、连翘、油葵、芍药等小杂粮、药材和经济作物种植,改良核桃品种。鼓励村民参加大象企业养猪项目,安装屋顶光伏太阳能,申请小额贷款发展产业,开设网店进行网上销售农产品等,拓宽致富渠道。”带领脱贫村民进一步迈向小康生活,驻村扶贫工作队决心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两委”干部调动起来,着力推动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文化体育系统的资源优势,把全村村民的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体育竞赛组织起来,真正让村民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乐起来。并对全村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加大绿化面积,真正让村子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慰问活动持续进行,激昂热烈的威风锣鼓声贯穿始终。温暖的阳光拉长了每位队员的身影,他们的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贫困户朱红丽和丈夫、儿子、儿媳欢快地敲打着锣鼓,她兴致勃勃地说:“这一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小山村之变,不仅是“表”的改善,更是“里”的嬗变。新的一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向新的目标奋进,希望实现山头村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跨越发展,把山头村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美丽宜居示范新农村。
放眼望去,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记者李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