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执融媒之笔,记时代新声。记者,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其赞: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的确,他们站在时代前沿,以笔为利器,反馈民情民风,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以信为大义,记录世间冷暖。在记者节之际,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背后的故事。
闫璟,2008年来到临汾日报社时政部,一干就是十年。
她笑侃道: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刚上班的时候,经常下乡,因为晕车,每次都拿着晕车药、橘子,带着口罩一路克服……这么多年下来,她已从一个柔弱的小女子变成了活脱脱的“女汉子”。
当然,作为一名女记者,闫璟除了工作,孩子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说起孩子,她满脸愧疚。“我们科室比较忙,要是一个人请假,就意味着其他人的担子更重了,甚至一个人一天要赶三四个会场,为了不给同事增加负担,我一般都不请假;甚至在临产前一个星期才请的假。”闫璟说,当时她随身的包包里装着住院时需要的所有证件和产前检查单子,做好了随时打120去医院的准备。
生孩子前,闫璟的丈夫也正好在事业的起步期,每天都在运城、临汾以及周边县市奔波,甚至一出差就是好几天;双方父母又在运城,小两口的事情也搭不上手。“我上班的时候,孩子才5个多月,那时候,受‘奶粉风波’影响,也不敢给孩子加奶粉,所以,喂奶成了一天当中最麻烦的事情。
好在领导体谅,给我派的活儿都不出市区。”闫璟说,每次脱不开身的时候,丈夫就开车把孩子带到会场外,她把录音笔安置妥当后,赶紧出来给孩子喂奶。喂完奶后,又在孩子不舍的哭闹声中,转身含泪走向会场……
今年是闫璟在报社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在别人看来,她就是个“工作狂”、女汉子”,但在不为人知的背后,藏了多少辛酸和眼泪。有时候,家人和朋友劝她换份工作,不要这么拼,家和孩子也顾不上。但是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闫璟说,她深知父母的不容易,从毕业后就没有向父母伸过手,由于他们两口子都是外地人,在临汾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再说,他们都还年轻,累一点、苦一点,都不要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他们在临汾已经买了房子和车子,丈夫的公司也走上了正轨,一切都在变好,她这么多年的“拼”没有白费。今后,她会在自己热爱的新闻路上一直走下去,把更多的正能量带给大家。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