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是XXX吗?您的身份证信息疑似遭到泄露,涉嫌一起‘洗黑钱’违法案件……”
收到这样的“公检法”电话,你会有何反应?近年来,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招数层出不穷,冒充“公检法”人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老百姓如何才能识破骗子伎俩呢?日前,记者向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进行了了解,并为大家奉上相关防骗知识。
骗术步骤
第一步:制造恐慌
不法分子利用国家执法机关的威信,和群众对法律的敬畏心理,通过改号软件,将电话号码显示为公检法机关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联系受害人。之后,编纂诈骗理由,骗受害人说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
第二步:获取信任
不法分子扮演“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制作所谓“逮捕证”“通缉令”“传票”进一步迷惑和恐吓受害人。还有改好软件更改号码,让你误以为是真的执法机关的电话。
第三步:深度洗脑
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迫使受害人一步步掉进陷阱里,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实施诈骗。
如何识别真伪
冒充“公检法”诈骗形式多种多样,扮演“检察院”“法院”“警察”等工作人员,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受害人汇款。老百姓如何才能识破电话真伪呢?
民警提醒,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办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不会以电话形式制作询(讯)问笔录,不会在电话中告知当事人涉嫌何种罪名,更不会设置所谓的“安全账户”要求转账汇款,凡是以“公检法”工作人员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法院不会使用不明手机号码发送开庭传票电子送达书。短信中若出现私人手机号码的内容则必定是虚假信息。
法院传唤当事人以及通知开庭的正常渠道和方式一般是电话或者邮寄。法院进行开庭传票送达时,会事先电话通知当事人到法院领取,如果是采用邮寄的方式,也大都采取邮政EMS专递邮寄文书,注意识别邮政封皮正面左下角的“法院专递标志”。
公安机关的程序和法院的程序也是分开的,法院什么情况可以缺席审理和判决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因此如果信息中出现“若缺席出庭”,则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或“网上追逃”“全国通缉”等字样,则必定为虚假信息。
法院案号的组成为(收案年度)+法院代字+类型代字+案件编号+“号”,而法院代字是有对应行政区划编码的。
收到类似通知开庭的短信或函件,若您根据上述信息仍不能判断真伪,可以到法院查询是否存在相关案件。
此外,接到这种来自“公检法”的电话,民警给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回拨。如果对方是通过改号软件拨打的电话,按显示的号码拨过去,对方是无法接听的。“00”或“+”开头的电话,一律来自境外,接听时尤其要多加提防。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