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遇事健忘、脾气急躁、寝食难安……自从孩子高考临近,家住市区五一西路的王女士就患上了“焦虑症”。她本以为孩子一考完,自己的“症状”就会减轻,没想到反而愈演愈烈。
“孩子学校举行百日誓师大会之后,我开始莫名其妙地紧张,总是担心孩子吃坏肚子或是营养跟不上,为此特意从网上买了一套针对高考生的食谱;担心孩子睡不好,专门买了棉质含量高的床品和具有安神功效的枕头;担心孩子成绩跟不上,每天跟课外辅导老师通电话……”王女士大倒苦水,那段时间,我真是吃不下、睡不着,也没心情打扮自己,特别容易发脾气。
但是,在孩子面前,我还要强装若无其事。”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王女士更是将一颗心提到嗓子眼。站在考场外,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担心“孩子会不会看错题”会不会没有答完就到时间了”会不会考到一半,身体不舒服”等等问题。同时,经人提醒她才发现,自己竟然穿着家里的拖鞋就出门了,而且左右脚还穿颠倒了。
高考结束了,高女士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长舒一口气,反而陷入新一波的焦虑。她忐忑不安地说:“这几天,我没睡过一个踏实觉,一闭上眼睛就想孩子考得好不好,批卷工作会不会出问题,孩子能不能考上理想院校,万一上不了大学怎么办……我感觉,自己要把自己逼‘疯’了。”有许多家长如同高女士一样,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除了全程“襁褓式”保护,甚至各出奇招,比如穿着旗袍去陪考,图个“旗开得胜”的好彩头;或是身着绿色服装,表示“一路开绿灯”等等,似乎孩子的前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孩子紧不紧张尚且不说,家长们一个个把自己整的“神经兮兮”。
爱的背后,隐藏着家长的焦虑与不安。临汾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昌平认为,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是长期紧张的家长很难一下子就放松下来。直到一步步“攻克”估分、填志愿、考察院校等工作,家长焦虑的情绪才会逐渐缓解。
“高考后,家长的态度对考生心态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曹昌平建议,家长可以‘强制’自己想得少点儿,做得多点儿,利用现在的空档期进行亲子游,以转移视线,放松心情,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了释放压力的机会和途径,来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