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0年,栉风沐雨;
70年,春华秋实;
70年,全市政法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点一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共和国的法治进程,记录了法治成就的每一个足迹,展示了法治中国的伟大变化。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肩负着不平凡的责任,就像一颗颗晨星,闪耀在中国法治的星光大道上;
他们,尽职尽责,负重前行,犹如一块块基石,铸就法治临汾的钢铁长城;
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对党忠诚,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民卫士的风采。
记者 赵俊堂 摄
扎根基层,守护一方平安
他,从事事故处理工作19年,工作中的他,精心专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准则,立足实际,勇于担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历次的事故案件中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第一时间救助了一个个伤员、调解了一次次纠纷、化解了一起起矛盾、成功侦破一桩桩案件。他就是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队长邓峰山。
十几年来,经他处理的交通事故达千余起,工作中的邓峰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2017年7月14日,蒲县古驿村路段发生一起致1人死亡逃逸交通事故,接到指令后邓峰山迅速组织民警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及时分析研判,此次事故现场除了倒地的摩托、死亡人及仅有的一点车辆尾灯碎片外,再无其他有价值的线索。鉴于案情重大,大队成立了专案组。7月15日凌晨,事发摩托车系沿329省道由东向西行驶,事发时间初步判定为22时许。事发现场中线处血迹与死者倒地位置呈垂直状与第一现场不符,且由东向西有两条明显刹车印痕,碾压摩托车驶离现场痕迹明显,鉴于此情况,邓峰山召集办案人员展开案情分析研判,通过一系列线索的罗列,果断定性系变动现场二次碾压逃逸事故。随即汇报专案总指挥扩大调查范围,重新部署侦破思路。
凭着多年的事故处理经验,邓峰山一方面确定侦破方向,提供侦破方案,一方面亲自带队赶赴吕梁交口、晋城、长治排查,一步步缩小目标。事发第三日,案情有了进一步进展,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数名过路司机均证实事发第一现场有一辆蓝色三轮车。经判定,第一次事故事发现场嫌疑较大的三轮车应为“时风牌三轮车”,而二次事故则根据现场刹车印痕、轴距重点摸排事发时间由东向西过往的大货车。
在案发的几天时间里,他从未回过家,时值盛夏,连续高温炙烤,但他和战友们顾不上休息,有时只吃一碗泡面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侦破工作中。他带领办案人员逐辆摸排,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7月18日办案人员在蒲县下金定村一农户院内发现一辆时风华庆牌三轮车,尾灯缺失,有新拆卸痕迹,专案组果断出击将三轮车及驾驶人带回中队询问,该嫌疑人在相关视频证据面前狡辩抵赖,经通宵思想攻坚,次日凌晨,当事人终于打破心理防线,供述藏匿尾灯地点,专案组人员顺利提取物证,至此,第一次事故云开雾散。同时,二次事故大型货车摸排工作也有了新的发现。其中一名被通知到队接受排查的水泥罐车驾驶员说话闪烁其词,供述事实明显有异。民警们顶着烈日,对暂扣的嫌疑罐车底部勘验,罐车司机迫于心理压力,最终主动交代了问题。至此,这起错综复杂的“7·14交通死亡肇事逃逸案”经专案组人员不懈的努力,历经96小时成功告破。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年来,他以“便民、利民、亲民、为民”为出发点,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不断探索延伸服务触角,完善服务体系,建立长效为民服务机制,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在中队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担当感、使命感。
记者 赵俊堂 摄
不忘初心,奉献无悔青春
作为一名年轻法官,她时刻以人民法官应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激励自己,在立案、审判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其案件数量、质量等多项指标在本院均名列前茅,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她是永和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王静静。
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单位,是诉讼的第一道关口。2012年至2017年, 王静静一直在永和县法院立案庭工作。每天都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群众前来法院打官司,王静静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为远道而来的群众问一声好,倒一杯水,让群众消除途中的劳累,感受到法院的人文关怀。有的当事人情绪激动,她会不急不躁,笑脸相迎,待他们情绪稳定之后,耐心细致地讲解法律规定直到他们满意离开。她深知农民群众打官司不易,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跑一次就能立案的,就不让他们跑第二次。
有一次北京某公司起诉永和某公司债权人代位权纠纷一案,该公司的当事人因为路途遥远,未能亲自来永和法院办理立案手续,由其委托的代理人向永和法院邮寄了相关的材料,王静静收到后立即检查了他们递交的材料并与该公司取得联系,电话告知他们办理立案手续还需准备的相关材料,同时向他们邮寄送达了诉讼费缴纳通知书,让该公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缴费工作,在一切手续准备完整后,她立即上网登记立案,确保了案件的顺利开展,也减少了该公司的时间成本和立案成本。为此,北京某公司专门致电向她表达谢意,王静静笑着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应该做的。”
2017年,王静静正式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在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她始终不忘初心,用忠诚、敬业、奉献诠释着一名基层女法官对审判事业永无止境的热忱。作为一名女法官,虽然看多了人情冷暖,但面对年龄大的当事人,她总有一颗善良的心。行动不便的老人要打官司,她就上门安排调解;相邻关系、土地争议的案件,她一定会去现场勘验,了解详情;婚姻家庭案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做调解工作。每年经她办理的民事案件达100余件,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上,王静静也是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多次主动承办疑难复杂案件,每年受理诉讼执行案件500多件,接待信访来访群众200多人。
作为审判骨干,她业务娴熟,素质过硬,尽管承办的案件案由多样、案情复杂、难度大,但是她不惧重压,勇挑重担,始终坚持优质高效审理案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各项质效考核指标均在全院名列前茅,无一激化矛盾,无一超审限,无一司法不公、执法不廉的投诉和举报。始终保持着“高收案数、高结案率、零超审限”的骄人成绩,是年轻法官中的带头人。
她常说:“法官的名誉是无价的,既然做了法官,就应该对得起这份神圣的职业。”在基层工作7年以来,她舍小家顾大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宁愿委屈家人,也从不愿让永和的百姓在司法工作中受委屈,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她始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不忘初心,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忠诚履职,维护公平正义
20多年来,她先后被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3次;获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嘉奖”一次;被侯马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大优秀法官”;先后6次被侯马市人民法院授予 “办案标兵”“办案能手”和“调解能手”;连续8年被评为侯马市人民法院“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优秀法官”并荣立“二等功”,其所在庭室多次被侯马市人民法院评为“先进集体”。她始终坚持用服务群众的宗旨统揽工作全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责任,把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是侯马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郭红宏。
1998年,郭红宏调任侯马法院基层法庭工作,一干就是20年。在基层工作中,她一方面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把案件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关,提高办案效率;另一方面,她遵循 “重调息讼”的理念,不断探索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新思路。在民事调解中按照自定的“情、诚、洁”工作准则,突出多元化调解。她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总结出6种诉讼调解法,即教育说理法、判例指导法、理解信任法、耐心讲解法、换位思考法和社会介入法,针对不同的案件类型,采取最有效、能让当事人接受的调解方法,努力达到“案结事了”,最终实现了便捷灵活与严格程序的有机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结合。
2018年,郭红宏调任侯马法院立案庭,一年多来,她兢兢业业,严格控制立案标准,把好案件第一道关。针对日常立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她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庭内干警严格执行,切实提高了立案工作效率。作为立案庭负责人,不论多忙,她始终坚持窗口答疑,亲自接待来诉当事人。对疑难复杂案件,特别是对缠诉缠访的当事人,主动审查材料,以耐心、热心、诚信,引导诉讼,化解纠纷,使一个个当事人苦恼而来,满意而归。对于所立案件,她不论加班到多晚,都做到当天立案、当天分案。在分案过程中,她根据案件类型繁简分流、职能分工,统筹兼顾各法官结案进度以及办理案件的难易程度分流案件,确保均衡结案,以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全院干警树立了标杆,树立了侯马市人民法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20多年来,郭红宏的工作时间常常是“五加二,白加黑”,不论是审判、立案还是审管,每一项工作她都努力做到最好,担当起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干警敢为人先、奋勇前行的精神面貌,诠释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心,树立了人民法官公正、高效、文明、廉洁司法的良好形象。
记者 赵俊堂 摄
服务群众,打造平安社区
“网格员把服务送上门,为居民办事特别及时,我们心里感到很热乎。”东北街社区的居民们说起这位网格员都会竖起大拇指。多年来,社区垃圾清运不及时了、居民家的下水道堵了……无论是大小问题,只要是居民的需求,她都会主动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只要一个电话,她就会出面调解。她就是曲沃县东北街社区网格员宋淑玲。
2019年,在省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的“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中,宋淑玲被评选为全省60名“先进网格员”之一。
自2007年参加相关工作以来,宋淑玲积极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配合,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口进行分片管理,建立防范与稳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力维护社区稳定。在社区的高度重视下,加强了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多年来,她始终本着“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工委、矛盾不上交、有事就地解决”的工作原则,对摸排发现的纠纷矛盾及时调处,确保社区稳定和谐。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看似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大事。宋淑玲帮失独老人做饭、打扫庭院,帮忙跑大病保险,解决燃气故障,代缴水电费、代收包裹等,只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宋淑玲都要管、都去干。
作为一名网格员,替群众跑腿是常事。今年夏天,宋淑玲接到村里一位妇女的求助电话,反映遭受丈夫家暴需要妇联帮助,得到这个消息后,她二话不说马上和家事调解员一起到该妇女家中进行调解,一次不行两次,经过多次耐心劝解,该妇女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气消了,避免更大的矛盾隐患发生。
针对妇女群众普遍对维权了解不够,关键时不知如何维权,她组织了村干部和一些热心群众加入妇联队伍,开展法律志愿宣传、家事调解工作,对留守妇女儿童经常性地开展关爱救助活动。目前,救助关爱妇女儿童18人,家事调解26户,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社区群众王娟说:“宋淑玲办事我们都很放心,我们很信赖她。”
网格员每天活跃在一个个小网格内,在自己的“责任田”内积极巡查走访,与居民交流互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自2007年起,宋淑玲坚持入户走访,落实居住人口人员信息,每年3月、9月对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和梳理,摸清辖区内的情况,每年两次和驻村民警及村安全协理员到辖区内的学校进行消防安全及临时务工人员登记,每年与辖区内生产单位、门店业主签订安全消防协议书,到住宅小区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进校园和小区进行防溺水、溺水救援和家庭防火知识宣传,每季度邀请消防部门到辖区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学校进行消防演练,从根本上消除消防隐患。
十几年来,宋淑玲积极参加县内各种志愿活动、加入蓝天救援队……凭借一腔热情,用心做好网格工作。宋淑玲说:“我们网格员就是为群众服务的,无论群众的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要助其一臂之力。”
记者 贠红安 白洁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