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诗:在义诊中传递温情
临汾新闻网讯 “当受阅方阵从天安门前通过,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0月4日,73岁的王学诗从北京回到了临汾,他难掩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北京观礼之旅。
这次被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活动,对王学诗来说真是无限幸福。
10年前王学诗作为全国卫生系统代表,被邀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观礼活动。10年后再次接到观礼邀请,他感慨:“想都不敢想,自己太幸运了。”
王学诗是革命烈士之后,两岁时父亲牺牲。“我长在红旗下,是党和国家把我从一个农村娃培养成一名医生。”1966年,从省中医学校毕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永和县参加工作。40多年来,他扎根贫困山区,献身于农村中医药事业,为永和县中医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永和老百姓心中的“百姓医生”。
王学诗先后70多次获得各类表彰,2008年被授予“白求恩奖章”,前不久他又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如今,即使已经退休在家,王学诗仍坚持做义诊活动。
观礼回来后,顾不上休息,王学诗赶忙为上门求诊的群众诊疗,“生活在这样的盛世,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我要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温暖传递给他们,只要我还能动,义诊就不会停”。
□ 记者 李卫红
葛伟男:当好忠诚卫士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6日,在襄汾县城区葛晋源、闫俊梅夫妇的新居里,一家人正围坐在网络电视前再次观看国庆阅兵仪式重播。当看到武警部队方队接受检阅时,葛晋源、闫俊梅夫妇又流下激动的泪水,在该方队的第十一排,他们21岁的儿子葛伟男正和战友们步履铿锵地从天安门前走过,代表数十万武警官兵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葛伟男的小叔叔自豪地说:“武警部队方队的队员是从北京4万多武警官兵中遴选出来的,组建时968人,经过几次淘汰,进驻‘阅兵村’的只剩460人,而最终能从天安门前走过的只有350人。太荣耀了,伟男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提起儿子,葛晋源、闫俊梅夫妇一脸幸福:“当我们听说他经过层层选拔被选进受阅方队时,我们高兴得彻夜未眠。从2月份开始集结到10月1日接受检阅,8个月的时间他只给家里打过3次电话。”
当得知孙子要参加国庆阅兵时,葛伟男的爷爷喜不自禁,他为孙子写下了一首四言诗《诫孙篇》:军人天职,服从命令;披心沥胆,竭尽忠心;上对国家,下对亲人;无悔社会,无悔人生。
得知爷爷为自己写了一首诗后,葛伟男很受鼓舞,他说,这次受阅,他切身感受到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今后一定要在学习和训练上更加努力,做祖国的忠诚卫士。
□ 记者 景秀红 刘晚
白梓萌:“祖国明天更美好!”
临汾新闻网讯 “我参加的是‘一国两制’群众游行方阵,当广场上响起歌曲《我属于你中国》的旋律时,我们的方阵正好从天安门城楼前经过,所有人一边深情呼喊着‘祖国我爱你’,一边奋力挥舞着国旗、香港特区区旗、澳门特区区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亲爱的祖国明天会更美好!”来自我市乡宁县的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女生白梓萌,参加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一国两制”群众游行方阵。记者联系到她时,通过电话仍能够感受到她的兴奋和激动之情。
回忆起国庆当天的游行盛况,白梓萌告诉记者,7月29日,当得知她要去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时,欣喜若狂的她便暗下决心要在庆祝大会上好好展现自己。国庆当天,当她看到一架架飞机在空中翱翔、一辆辆载着我国最先进武器装备的车辆从面前驶过,她深深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她说:“想到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观看我国的70周年阅兵,内心更是油然生出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为了这一刻,之前高强度训练时的一切辛劳和付出都值了!”
当“奋进山西”彩车迎着阳光缓缓驶过时,白梓萌感到非常自豪:“太行、大鼓、壶口瀑布都是我们山西的元素,体现了山西奋发有为的崭新气象。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也祝家乡临汾蒸蒸日上、繁花似锦!”
□ 记者 李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