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人,听他们讲述“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

2019-10-16 09:1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孙潇玮 “国庆之夜”的自豪

  临汾新闻网讯“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10月1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主题表演《我们走在大路上》一开始就引起了群众的关注与欢呼。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看着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依次变幻的阵型,望着与自己朝夕相处150天的演员们,作为主题表演编导之一,20岁的临汾姑娘孙潇玮热泪盈眶。

  孙潇玮曾是一名文艺兵,2017年12月转业回到家乡后,成为共青团临汾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5月,她接到联欢活动导演组的邀请,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当即赴京投入紧张的新任务之中,并和团队成员紧跟总导演张艺谋的脚步,有条不紊地制订排练方案、设置排练点位等。

  3000多名演员、每天长达10小时的训练……夜以继日,争分夺秒,高强度的工作给孙潇玮留下一个个难忘瞬间。她满含深情地诉说:“忘不了,酷夏当头,我们不仅要抵抗难耐的高温,还要克服体力透支;忘不了,暴雨倾盆,我们在‘水幕’中继续前行,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忘不了,一次次的修改、完善,一次次的沟通、协调,只为呈现最精彩的节目,给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无论天气多恶劣,训练多艰苦,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火热的爱国心将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迸发出一股执著的拼劲儿。到了全国人民“验收”的这一刻,璀璨夜空,鼓声激昂,劲舞欢腾,全体演职人员带来一波波科技感十足的视觉盛宴。

  “太不可思议了!3000多名演员手持独特发光屏,用各种图形来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风采。要知道每个图形都需要演员们动态走位,没有一秒钟是重复的。创作之初,我们生怕这些创意无法实现,但是演员们超出想象地创造了奇迹。”当晚,身处“幕后”,孙潇玮一次次攥紧拳头,一次次眉头舒展,一次次热泪滚滚。

  美轮美奂的国庆之夜,永远定格在孙潇玮心中。此时此刻,她依然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已经离开部队的转业干部,我为自己曾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干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记者 李静

杨乐 我是第二次参加国庆阅兵仪式了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日,我市退伍军人杨乐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接受了祖国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一次受阅,终生光荣。能参与到举国同庆的盛事中,内心激动万分,看着祖国越来越强大,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杨乐说,他曾执行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任务,今年是他时隔10年再次参加国庆阅兵,很幸运,能参加两次国庆阅兵,参与并见证祖国的成长。

  杨乐是曲沃县高显镇郑村人,2007年12月入伍,2012年12月退伍。因其执行过阅兵任务,有着丰富的受阅和组训经验,今年2月被部队召回,执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任务,负责教学组训工作,并在后期编队再次接受检阅。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阅兵场上精彩完美的呈现,是场下艰辛刻苦的付出。219个日日夜夜,天安门前96米的距离,128步正步,踢腿高度30厘米,步幅75厘米,劈枪定位,每天高强度、快节奏的反复训练,只为分毫不差地完美呈现。

  “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我的任务!”杨乐表示,今后会带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发光发热。

  记者 李羿玫

李红英:一如既往 无私奉献

  临汾新闻网讯 “非常荣幸,也非常骄傲和自豪!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骄傲,为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历史性成就自豪……”虽然国庆观礼已是过去时,但面对记者的采访李红英仍难掩激动的心情。

  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来自建行临汾分行个人金融部的李红英受邀进京观礼。她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

  “在这么盛大的节日能坐在天安门广场的嘉宾区观礼,我感到特别幸福。我1970年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历程,在观礼现场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我热泪盈眶……”李红英说,“今天,国家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还将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拼搏。虽然我只是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但是,我的职责因祖国而伟大,我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无私奉献,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人民。”(孙哲峰)

  高子恺:这种拼 很值得

  作为平均学历最高的受阅方队,在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中,由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的院校科研方队首次亮相,以崭新的面貌代表全军院校、科研战线官兵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作为方队中的一员,国防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高子恺感到无比自豪。

  “一个人一辈子难得能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这种拼,很值得。”高子恺在微信朋友圈里如此写道。10月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22岁的研究生。他说:“阅兵中,我始终处在既激动又紧张的状态,生怕出现差错影响整个队形,能够参加这次阅兵,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是我终生的骄傲。”

  虽说踢正步是军人的基本功,但阅兵场上的正步可不一般。高子恺和队友们在训练踢腿时,一条腿可以持续训练一个小时,练完后,队友们的鞋子里都可以倒出汗水。几个月训练下来,他们的衣服磨破了、鞋子踢烂了、手上长出了老茧,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大家自觉把每一次训练当赶考,平时比训练刻苦,上场比战斗作风。训练场上争分夺秒,训练场下马不停蹄。休息时间,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分享着自己一天的训练心得。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训练,大家虽然觉得苦和累,但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者 李媛

徐宏:用青春韶华助力脱贫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家卫健委驻永和县索驼村“第一书记”徐宏在现场观看盛会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气势恢宏的盛会现场,他数次热泪盈眶。

  今年4月,徐宏带着一腔热情从北京来到临汾,成为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第一书记”。从此,他在山西黄河岸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索驼村村民药林忠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无劳动能力无赡养致贫。在党的扶贫好政策引领下,药林忠老人去年搬离了危险的土窑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易地搬迁小区,五保、养老等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在徐宏看来,这一个个在党的政策关怀下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的普通人物故事也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献礼。

  在脱贫第一线感受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是最直接的。“作为一名青年扶贫干部,必将不辱使命,按照党建立村、健康强村、‘三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努力把索驼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党建文化示范村、健康促进先进村、集体经济特色村。”徐宏如是说。

  记者 荀丹薇

杨笑非: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

  临汾新闻网讯 “儿子说他在现场觉得十分震撼!”谈及杨笑非今年参加国庆节联欢活动,父亲杨世英的自豪溢于言表。

  杨笑非是翼城县南唐乡符册村人,10月1日晚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会《鱼水情深》大型舞蹈的演出,10月2日,翼城县融媒体中心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部分翼城籍将士参加国庆盛典的相关内容,其中就有杨笑非,杨笑非父母的手机几乎被亲朋好友打爆,都在分享那份作为家乡人的自豪与荣耀。

  杨世英说,儿子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丰台区法院,成了一名公务员,国庆节前几天,儿子打电话说国庆节放假不回家了,要参加国庆节晚上的联欢活动,但其他具体内容没有说,我们也没有再问。国庆节当晚,我们全家都守着电视,希望能在电视上看到儿子,可是哪里能看到啊!满屏都是欢庆群众喜悦的笑脸。尽管一直没有找到儿子,但是,屏幕上下,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和那些欢庆的群众一起高兴、激动。后来儿子说:“我有幸参加这次国庆联欢活动,现场那种热烈的气氛、群众那种发自内心的欢乐和昂扬的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为生活在强大繁荣的祖国而自豪、骄傲,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感到无比荣幸,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也祝福家乡父老生活越来越甜蜜!”

  记者  韩晓芳

乔鹏远:小小螺丝钉 共筑中国梦

  临汾新闻网讯“孩子今天光荣地从天安门前走过,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我们依然豪情满怀。祝福祖国!”10月1日中午12时37分,看着儿子所在的“凝心铸魂”方阵从天安门前走过,尧都区“小海龟”教育机构的员工李燕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

  同所有人一样,10月1日一大早,李燕一家就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候观看阅兵仪式。这一刻,他们不仅心潮澎湃,更充满期待,因为儿子乔鹏远是今天群众游行队伍中的一员。“近段时间以来,儿子经常给我打电话分享他在集训中的故事和感受,听得出来,能在求学期间参加这样盛大的活动,他很激动。”李燕说,儿子乔鹏远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历史学博士生,能有幸成为国庆当天群众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虽然在电视里没有看到儿子的面孔,但我却能感受到他在现场的激情澎湃。”李燕说,乔鹏远的爷爷生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红色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从事教育工作的她同样会把红色教育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感染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记者 卢婷

吕德胜:“闺女真幸运,比老爸老妈强”

  临汾新闻网讯“看到了,看到了,我看见女儿了……”10月1日上午11时40分,在翼城县北关小学校长的家里,家人的情绪瞬间被电视上的一个镜头燃爆:女儿吕卓君,笑容灿烂、以优雅的舞姿出现在“祖国万岁”的方阵中……

  在万众瞩目的国庆群众游行中,当压轴方队“祖国万岁”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出现时,吕德胜和妻子便屏住呼吸,紧盯屏幕。只见该方阵排头的70人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带着5000余人缓缓向天安门城楼舞动,女儿吕卓君的身影一闪而过,两口子顿时欢呼起来,“闺女太幸运了,比老爸老妈强……”

  这几天,吕德胜的心情无比喜悦。先是北关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翼城花鼓》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了金奖,接着是学校的3位老师参加了山西电视台录制的国庆晚会,现在女儿又在国庆盛典中亮了相。吕德胜的心里美滋滋的,并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吕卓君在北京第八十中学任教,暑假到了迟迟没有回家,吕德胜赶紧打电话询问。“今年暑假我要参加一个活动,现在正在加紧训练”,直到国庆前夕,吕德胜才知道女儿要参加“祖国万岁”方阵。从女儿口中得知,训练非常艰苦,不仅要适应步伐、场地的变化,还需要与方阵、音乐相配合,必须一丝不苟地练,一遍一遍与伙伴磨合才能达到要求……

  阅兵仪式结束后,女儿打来电话,“老爸,对我的表现满意吗?”“满意又嫉妒,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刚和女儿通完话,吕德胜的手机又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全是亲戚朋友的祝贺……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