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厉害了我的国,有你才会有幸福的我”“我们昂首再启程,共筑中国梦”“迎着梦想的方向,凝聚决心和力量”……每当夜幕降临,走进市区平阳广场,总能听到一首首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红色歌曲。
这里有一支唱了5年的缘梦合唱团,大多队员已年近古稀。今年69岁的团长卢宝亮道出创办缘由:“退休之后,我常常和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唱红歌,随之萌生组建合唱团的想法,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一起歌唱党的好政策,歌唱现在的好生活,歌唱咱老百姓的喜和乐、福和安、想和盼。”
说干就干,卢宝亮购置了电子琴、萨克斯、小号、长笛等七八种乐器和播放设备,并将平阳西广场的西北角选作固定活动场所。一切就绪,全员亮相,立马博得“满堂彩”,许多过路人驻足观看,情不自禁随着熟悉的旋律哼唱,掀起一阵又一阵高潮。
出乎意料的是,短短时间内,合唱团人数剧增,从最初的五六十人发展为在册的三四百人。大家因歌结缘,以歌会友,共同组成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卢宝亮身在其中,深受感动,将这支合唱团命名为“缘梦”,只因“有缘聚在一起,共同唱响我们的中国梦”。
此时,记者眼前,尽管多数成员已是两鬓斑白,但聊起歌曲唱法,他们充满自信,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其中,70岁的临钢退休职工赵福生,过去曾荣获全国冶金战线劳动模范,如今又是团里的劳模,不论严寒酷暑,他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场活动。他有感而发:“通过合唱团传播社会正能量,展现我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晚年生活,展示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举多得。”
合唱团里还有位大忙人,他就是67岁的张昇林。几十年前,他跟随临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白毛女》剧组走遍了晋南地区。但凡剧里缺什么角色,他就立马顶上,既演过八路军,也演过黄世仁的狗腿子。难得的演艺经历,激发了他对艺术的热爱。
对张昇林来说,加入缘梦合唱团实属偶然。原本,他只是应好友之约,担当一次圆号手。没想到,一去就丢不下这份“新职业”了,从临时嘉宾变成常驻队员。令人惊讶的是,他同时在5个民间团队“兼职”,且没有一分一毫的报酬。虽然忙得团团转,但他却“傻乐呵”:“一把年纪了,还能为社会作点儿贡献,为大家做点儿事儿,我感到很开心。累并快乐着!”
不知不觉间,合唱团成了大家伙儿的牵挂和寄托。51岁的杨英可以说是队里的年轻人了。她饶有兴趣地说:“我从小就热爱文艺,过去受条件所限,只能跟着广播学。如今,来到这个大家庭,我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我们用歌声为祖国、家乡的发展歌唱,既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5年的坚持与执着,使缘梦合唱团成为平阳广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当问及为何只唱红歌时,卢宝亮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祖国最困难的时期,尝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涩滋味。看着祖国一天天强大,方方面面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非常珍惜。感谢新中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心里话都在歌声里。我们要唱出正能量,唱出豪迈气,唱出祖国的繁荣昌盛。”
日积月累,缘梦合唱团已唱响500首红歌,并自费集结成册,不到半年就发完1000本,还吸收了不少新成员。队伍日益庞大, 各项开支与日俱增,但倔强的卢宝亮婉拒了大家凑份子的想法。他常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理应为人民群众服务。我的工资还能支撑,实在缺钱了再跟大家说。”
在卢宝亮看来,缘梦合唱团不仅仅是老年人健康养老、开心养老的乐园,还是传播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阵地,他们必须坚守住,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在歌声里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担当未来,那就是他们的“中国梦”。
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却让他们的嗓音更加浑厚,歌声更加嘹亮。他们为伟大祖国歌唱,为幸福生活喝彩,深情演绎着一曲动人的“圆梦之歌”。
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