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属于临汾公交的高光时刻,11月6日至7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2019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临汾。
这是属于临汾公交的荣光见证,从晨光到日暮,从10米车厢里每一句“您好”到调度指挥中心电脑屏幕上的每一串数字,从国字号荣誉到市民的声声赞许,百姓车开进了百姓心里。
这更是属于对司乘人员“路上人生”的精彩肯定,每一趟车驶过,都留下了他们努力的痕迹。坚守,只为让市民在绿色、安全、舒适的乘车体验中享受美好生活。
郝斌元:“两转一听”为安全驾驶护航
22年,行驶80余万公里,每天穿行在闹市区,没有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起服务纠纷。
22年,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荣誉证书和表扬信越摞越高。
这些都是21路公交车驾驶员郝斌元身上的标签,也是大家参照学习的榜样。
1996年,郝斌元成为一名公交司机,他开的第一辆车是“招手停”:只要有人招手就停。多年来,不论车辆如何更换,线路如何调整,对于他来说,出车前“两转一听”的习惯从未改变。
“绕车转一圈,车厢里转一圈,发动车辆听一听。”郝斌元告诉记者,绕车一圈主要是检查轮胎状况,车厢内转一圈是检查座椅有没有松动、窗户是否开启,听一听主要是通过声音辨听发动机转动有无异常。“开车必须懂车,了解车辆构造和性能。”于是,郝斌元成了一名修车的好手。下班路上,他帮路人修过摩托车,外出旅游时,修过坏在半路上的大巴车……
“二十多年星移斗转,不变的是职业理想和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郝斌元字字铿锵。
柴俊民:优质服务,我看行
“夏天汗如雨,冬天冷风吹,晴天扬灰尘,雨天漏雨滴”是已有14年驾龄的柴俊民对曾经驾驶的公交车的总结。如今,“操作简单、驾驶方便、冬暖夏凉”是他对“新伙伴”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的赞许。
以前,柴俊民最不喜欢冬天,“那时的公交车上没有防冻液,每天都要早起往车里加热水。”后来,随着公交车的更新换代,早起加热水的烦恼没有了,但新的困惑又来了。
“公司刚推行优质服务时,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柴俊民说,当他举手示意并挤出笑容对乘客说“您好”时,得到的回应是“真做作”。努力挤出的笑容变成了尴尬,这让柴俊民很受打击。
一次又一次的优质服务培训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当柴俊民把微笑和问好变成习惯时,乘客也习惯了。“举手示意表示尊重,微笑问好以示真诚服务,当你发自内心认可这项服务时,乘客才会从内心接受。”于是,开始有乘客用一声“您好”回应柴俊民,还有乘客会伸出手掌与他来个击掌,10米车厢也因柴俊民的优质服务充满温情。
对于优质服务,柴俊民有了“进阶版”的理解,“一言一行暖乘客心田,一心一意为乘客着想,一举一动对乘客负责,一点一滴解乘客所难。”
乔志霞:换位思考让车厢充满温情
每天,沐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连续17年获得公司“安全驾驶标兵”的乔志霞驾驶21路公交车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和柴俊民一样,公司提出优质服务时,乔志霞也不理解:司机把车开好就行,干嘛还要说“您好”“请”“谢谢”,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乔志霞思想的转变源于换位思考。
那天,乔志霞在城北始发站站立服务,一位乘客走过来问她是否去中心医院,乔志霞微笑着回应,“您好,去,请上车。”一路上,那位乘客隔一会儿走过来问一次,“中心医院快到了吗?”乔志霞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回答,“您好,请您扶好、坐稳,不要着急,到站我会叫您。”等到了中心医院站点,乔志霞提醒那位乘客下车后,她也如释重负。
正准备关门启动车时,前门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谢谢,谢谢……”那位乘客一边向乔志霞致谢一边鞠躬,乔志霞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意。“我们上车是司机,下车也是乘客,与乘客相处没有诀窍,换位思考,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车还是原来的车,路还是原来的路,乔志霞的心情却是说不出的快乐。“我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开着公交车,在临汾这座美丽的城市中绽放光彩。”每一天,乔志霞都会给自己加油鼓劲儿。
杨帆:多学一点儿,服务更周到一点儿
年仅24岁的杨帆是103路公交车上的乘务员,11月7日下午,接受“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采访时,她讲述了人生中第一次拨打120的经历。
去年11月,一对老夫妻乘坐103路公交车去市区看病,途中,老大娘突感不适,倚靠在座位旁,杨帆见状急忙上前询问情况。老大爷着急地说,“她怎么叫不起来了……”杨帆扶起老大娘,看到她呼吸微弱,半个脸青紫,心里咯噔一下,“我的第一反应是害怕,但马上提醒自己不能慌,我慌了乘客怎么办?”询问病史、拨打120、在老大娘包里找急救药,杨帆和司机师傅一直守在老夫妻身边,直到救护车到来。
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也让杨帆深刻体会到每月一次的优质服务培训有多重要,“公司会请专业的医护人员教我们急救知识,如果前期没有这些培训,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我肯定会手忙脚乱的。”所以,每次培训,杨帆都学得很认真,“多学一点儿,服务就能更周到一点儿。”的确,为乘客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杨帆不懈的追求。
记者 荀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