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你的身份证是不是丢了?”11月30日11时许,突然接到朋友李女士打来的电话,那娜(化名)感到一头雾水。她疑惑地将皮包和外套口袋翻了个底朝天,随即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身份证真的不见了!
身份证丢了,失主竟没察觉,还需朋友相告,这是怎么一回事?说来也巧,李女士有位同事姓郭,家住市区泰和福邸小区。郭女士看到小区业主微信群里有人发布了一条信息,称急寻遗失身份证的失主,同时附上了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和认领联系方式。
“一看到失主姓名,我就觉得眼熟。细细一想,我同事不是经常给一个叫‘那娜’的姑娘打电话嘛。但是,我没有见过那个姑娘,不敢确定失主是她。”热心肠的郭女士当即把身份证照片转发给李女士,让她帮忙确定一下失主身份。
没想到,失主真是李女士的朋友那娜。“接到电话时,我以为朋友在开玩笑。翻了一下口袋和包,才知道身份证丢了,且不知道丢在哪里。”那娜庆幸地说,“好在,有人捡到了。我根据朋友发给我的寻人信息,联系上了这位好心人。”
到了约定地点,好心人将身份证送还那娜。原来,好心人在家附近捡到身份证,误以为失主和自己同住一个小区,便在业主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失物认领信息。那娜这才想起来,11月29日晚上,她在这个小区附近吃晚饭。估计是掏手机时,顺手把放在同一口袋里的身份证给带出来了。
仅用十几分钟,就顺利“锁定”失主,好心人和那娜不由感叹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强大”。那娜感动地说:“非常感谢每一位向我提供帮助的好心人。对你们而言,或许只是举手之劳;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即可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力量找到失主、失物,十分便捷和高效。同时,值得警惕的是:许多人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或转发寻人寻物信息时,无意中会将失主的个人信息毫不“修饰”地全部公开。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为此,提醒大家,发布或转发寻人启事或失物认领信息时,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家庭住址等隐私内容打上马赛克,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这样就会把好事做得更好、更安全。
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