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瞧 巾帼正能量

2019-12-18 09:39: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悠扬的音乐缓缓响起,身着刺绣旗袍的女子缓缓走向舞台,耳边的流苏坠也跟着摇曳生姿,一种古典的曼妙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临汾市艺苑风妇女联合会的一次演出场景。谁能想到,台上耀眼的模特,竟是妈妈级、奶奶辈的人。她们积极发挥余热,以传播正能量和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在“夕阳”下绽放美丽人生。

  开启奇妙缘分

  平均年龄45岁以上,平均身高1.7米左右……这支“大龄”团队有着出众的颜值和身高,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的焦点。团队负责人张红平身高1.75米,既是队里的身高之最,也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她腰板直挺,穿着阔腿裤、高跟鞋,走起路来气场十足。

  “别看我们现在有范儿,过去都是‘土人’,除了工作就是干家务,很少打扮自己。”张红平乐呵呵地说,“退休之后,我在尧都区老年大学结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姐妹。由于个子高,我们更为青睐模特课程,从而萌生组建专业团队的想法。”

  2015年,梦想启航。为了走好模特步、练好形体、充分展示服装内涵,她们付出了许多艰辛与汗水。训练时,看着视频一点点琢磨,跟着音乐一遍遍练习,双脚一次次磨出水泡,水泡又被尖细的高跟鞋鞋头挤破。贴上创可贴后,咬着牙继续坚持。只要音乐不停,脚步就不歇。

  回家以后,看着“惨不忍睹”的双脚,大家嘴上说着“不想再受这份‘洋罪’”,可是隔天天一亮,她们又兴致勃勃穿上高跟鞋,精神抖擞地开启新一天训练。

  为何如此“为难”自己,大家异口同声道出答案:“日复一日地‘魔鬼训练’,使我们拥有挺拔的身姿、自信的笑容和阳光的人生态度。模特事业,叫我们如何不爱?”

  走向全新舞台

  风雨过后,迎来彩虹。零基础的门外汉渐入佳境,逐步掌握了走秀要领,穿上高跟鞋连续走上几个小时也不成问题。同时乐此不疲地参与公益演出,奔波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全新的人生舞台展现不老的青春。

  服装表演需要经济支撑,置装、添设备都不是一项小开支。为了呈现最美的舞台效果,大家自掏腰包,定制了一套套做工精良、款式不一的古典旗袍,为的是宣传美、展示美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旗袍文化。

  旗袍用料轻薄,大多是无袖设计。夏天穿起来,凉爽又舒适。但是,遇到冬天演出,大家就得“遭罪”。团队另一负责人王瑞说:“一到年根儿,演出活动日益密集,演出地点多在偏远山村。常常是天不亮就要赶路,山路崎岖蜿蜒,有些队员本就晕车,再加上颠簸,难受得呕吐不停。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缩。”

  到了演出地,队员们立马跟换了个人似的,神采飞扬地登上舞台。即使室外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温度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大家也强忍住寒颤,依然保持良好的仪态,把灿烂的笑容、温婉的气质和优雅的台步贡献给台下的乡亲们。殊不知,有些队员因此感冒发烧,裸露在外的胳膊落下了怕风怕冷的毛病。

  所有的坚持,都源于热爱。王瑞接着道出,队员们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为了兼顾训练、演出和家事,一个个被磨炼成“女超人”。前段时间,队员荀引琳的父亲入院治疗。她不仅要照顾父亲的日常起居,还要应承家务和队里的训练,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几天下来,就瘦了一大圈。

  “再累,也没想过放弃!”荀引琳接过话茬,“团队里,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一句‘喜欢’,足以克服任何困难。”

  绽放美丽梦想

  她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党员。早在团队组建之初,大家就确立了一个主题——起好先锋模范作用,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加入妇联组织后,大家坚守初心,要让更多的妇女朋友参与其中并体现自身价值。

  每当团队微信群里发布公益活动,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地接龙,去敬老院奉献爱心、去基层妇联义务教授服装表演等等。其中,令张红平记忆深刻的是:“每次去敬老院义演,老人们都早早搬好板凳在院子里等待,不断跟我们互动,给我们送上掌声和叫好声。结束时,他们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一再追问我们啥时候还来。那一刻,我们都感动了。老人们物质上不缺,缺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你现在尊重身边的老人,以后别人才能尊重老去的你。”

  此外,这支团队还有一个标签——中国风。她们将古典文化元素融入走秀,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在多场公开演出中,她们身披剪纸走T台,把“中国红”演绎到极致,举手投足间艳惊四座,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拍照。

  “剪纸服装由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每一件都有不同的亮点。有的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主题,有的展示了‘凤凰展翅’‘蝶恋花’等传统元素。”张红平介绍,“以艺术形式讴歌‘中国梦’,歌颂新时代、新风尚,传递给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这,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这群正能量的人,走到哪里,就把正能量带到哪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表演形式随之不断丰富。

  “表演已深深融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份必不可少的‘主业’。我们从中收获了健康、快乐、美丽和友谊。”大家道出心声,“我们会坚持走下去,力求奉献,发挥余热,回报社会大众。”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