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在我市第二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决赛现场,36名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和9个团队同台竞技、各亮绝活,一项项广泛运用的科研成果、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真正诠释了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匠人品质。
他们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各自领域内不可或缺的精英,为企业和社会贡献力量、能量和热量,让“工匠精神”播撒平阳大地,为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美丽新临汾谱写美好的乐章。
【一份“坚守”传承一种精神】
一个人的意志和信念有多强?当你长年累月静守一隅,面对孤独和枯燥时,是否还有勇气坚持?在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从事运维工作的王强就是这样一位勇者,他26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诊断变电站设备并做出预警。工作至今,他累计发现变电设备缺陷1500余项、处理异常事故400余起、故障分析无一例错判,为工业企业正常运转、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4年,某站4号电容器在一周之内连续发生4次过电压跳闸,严重威胁电网安全,但是迟迟找不到问题症结。王强独自沉下心来,连续两个月反复研究相关数值,每天统计分析电压数据,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他看来,这份工作不仅要甘于寂寞,更需要静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
“电力作为高危行业,一个微小的疏忽,小则造成停电,大则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对设备故障的精准研判,必须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多年来,王强把身心沉进技术研究中,坚持连续11年开展创新攻关,成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先后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等十余项荣誉,累计发明国家专利两项,发表论文7篇,10项成果荣获省公司及以上奖项。
为了光明负重前行,王强永不放弃。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运输主管技术员任自立同样默默坚守“阵地”,为了保护煤炭工人生命健康安全而不懈奋斗。
“第一次下到井里面,看到煤矿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自此以后,任自立一心扑在煤矿巷道里,带头实施《压风机散热利用装置》,采用风筒链接对压风机散热进行封闭改造,并通过便携式接地装置、人车过位保护杆、人车车座限位滑轨杆等多项技术保护职工安全。
传统的井下电机车变轨行驶需要靠人力去判断,一旦遇到恶劣的井下环境、疲劳驾驶等情况,就极易造成脱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经过数百次的研究和试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考和打磨,任自立终于找到了攻克这一难题的最大突破口——利用弹簧复位的原理和双对轴承的稳定性,达到灵活控制传感器吸合的目的。他还打破常规,变传统检修接地极为创新性检修接地极,既保证了工人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间实验室、七篇重量级论文、三十多项发明及改造项目,是任自立漫漫长路上的“伴侣”。他只有一个心愿:“让工人兄弟安安全全下井、平平安安归来。”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平凡劳动者,却用执着和担当为百姓亮起一盏明灯,为职工托起一片蓝天。
【一双“巧手”诠释一份追求】
京剧脸谱、十二生肖、荀子故里……当栩栩如生的画面,在一个个小巧的鸡蛋壳上完美呈现时,现场观众不禁发出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
工作之余,刘玮玮潜心研究,在仅有0.3毫米厚的蛋壳上雕刻出万千世界,把平淡无奇的蛋壳变为光彩夺目的艺术品。她娓娓道出:“蛋雕考验的是耐心和细致,要完成一件精美的蛋雕艺术品,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摸索。或许你已经完成了99%,在雕刻最后1%的时候蛋碎了,那就功亏一篑了。”
起初,刘玮玮把握不好用刀的力度,几乎没有一件成形的作品。但是,她没有灰心,每天和家人吃数颗鸡蛋,把蛋壳留下来练手。雕坏了、重来,又雕坏了、再重来……她说,“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很了不起,需要不断坚守和不懈传承。”
同样拥有一双巧手的翼城县民间艺术家刘峥嵘,看一眼图案,就能立马剪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作品。舞台上,出自她之手的翼城花鼓、小老鼠上灯台系列图案、各种动物剪纸惟妙惟肖。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便能翻飞出万千天地。2015年,刘峥嵘与美国艺术家合作,将西方的非写实主义风格融入传统的剪纸艺术中,创作出长达5.6米的巨幅剪纸作品《美丽的中国》,参加欧洲巡回展,使中国剪纸成为海外友人珍藏的艺术品;2016年,她的山水剪纸作品《蓬莱仙境》以现代手法呈现,通电之后,在灯光的辉映下美轮美奂,获得2016年度第三届“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展评展销暨“三晋巧姐+旅游”创新发展推进活动最佳创意设计奖……
翼城的一人一物流传着美好的传说,一山一水激发着刘峥嵘的创作灵感。为传承剪纸这门民间手艺,她在家乡举办技能培训班,送剪纸进校园,举办工艺品编结培训等等。同时,为了宣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她创作系列剪纸作品《翼城花鼓》,再现翼城花鼓激越的鼓点、悦动的步伐。
一雕一刻、一刀一剪,只为弘扬和传承千百年技艺。她们用执着的巧手,诠释坚守的初心,令人心生钦佩。
【一颗“匠心”承载一方发展】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王永军作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高级技能专家,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跻身“国宝级”技工。
19年来,王永军一直专注于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以及数控加工技术研究,先后完成国家海军多型军品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及编程工作,多次参加水中兵器重点项目的工艺优化和技术革新,对高温合金、钼基合金、石墨、微晶陶瓷等特殊材料的加工颇有研究,擅于利用UG、CAXA等软件解决加工造型及后处理问题;他自创的“分段切削法”“粘胶紧固法”“插削法”“以车代磨法”“车铣结合法”“内外支撑法”“数控机床刀补与精度控制技术”等先进操作法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参与完成的《高精度薄壁壳体表面无退刀槽网纹切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
王永军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只因“技术是推动产业的主要生产力,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方向。只有不断追求创新,企业才能创新、创造发展”。
术业有专攻。在我市医学界,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的许其威堪称“肝癌克星”。从2000年开始,他先后赴西安、上海、北京等国内一流医院进修、深造,掌握了肝癌治疗的先进技术和理念;2003年在临汾肝脏肿瘤外科治疗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完成了肝癌的肝脏部分切除术;他书写了许多个“第一次”,如率先完成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中肝切除术,用微创技术完成了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等等,为我市医疗事业发展贡献着划时代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许其威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肝癌的综合治疗模式,将介入、消融技术与外科手术有机结合,为病人提供最合理、最精准、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凭借在“刀尖上舞蹈”的勇气,他攻克了肝脏外科的手术禁区肝脏尾叶切除手术。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肝脏尾叶切除术43例,手术治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一批批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让“工匠精神”不断传承。这正是基于我市在全市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临汾技工”品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执着坚守、精益求精、创新超越等优秀品质的技术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咱们工人有力量!
记者手记:
时代呼唤创新与匠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对此,我市奋勇先行,连续开展了两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
从报名推荐到初审、复审,再到评选投票,近6个月时间里,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成为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对象。除了上述优秀人才,还有对紫砂情有独钟、专注原矿研发、为振兴乡宁紫砂产业奔走呼号的王仙鹏;率先统一了当地玉米标准化种植、实现玉米收割农机与农艺完美结合的王乐;发明了国内食用菌的三段式菌种脱毒分析技术和蘑菇香醋专利技术的王建刚……
他们身上,闪耀着令人动容的光彩。所谓匠人,就是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言传身教中薪火相传,构筑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引领着广大群众不断奋勇前进,为助推全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社会进步发挥着强大力量。
记者 闫璟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