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好人”经商记

2020-01-03 09:35: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向军,给咱送袋面。”“向军,回来给咱稍壶油。”……向军?何许人也?

  他就是整天穿梭于街头,将米面油挨个儿送给客户的汾西县“粮油红人”、第二届“临汾好人”获得者——粮油米面批零经营者石向军。

  多年来,石向军一直恪守商业道德,坚持以诚为本、以信立身,把诚信、责任、爱心、孝心化为一言一行,风雨无阻坚持为老弱病残送货上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交口称赞。

  1986年,刚满20岁的石向军独自来到汾西县城闯荡,在县城北的一条小巷,以一桶油、十袋面起家,开了一间“油炸小吃铺”。“勤快、厚道、热情,面好、油好、配料好”,凭着诚实守信和热情服务,石向军很快成了汾西县城的“红人”,但凡买麻花,周围的人都喜欢来找他,“他炸的麻花又香又脆,特别适合汾西人的口味,而且价格公道,称斤、论个尽随顾客方便。”

  油炸小吃铺,越来越热闹,大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势头。买麻花、吃油条的顾客越来越多,石向军的名字也越传越远。

  一晃十年过去了,人混熟了,场面打开了,生意红火了,钱包鼓起来了,石向军的胃口也大了,小油炸铺已不能满足于他创业致富的愿望了。1995年,他瞄准了粮油市场,用多年累积的资金在汾西城人流量最多的广场租了间门面房,改卖粮油。同样,他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用良好的服务赢得了更多顾客的信赖。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如今,“向军粮油”已成为汾西县特色明显的粮油批零门店。

  每天太阳刚刚升起,石向军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脖子上始终搭着一条白色毛巾,穿梭在各个小区,扛起一袋又一袋面粉,送向一家又一家厨房,紫蓝色的工作服也被面粉染成了灰白色。

  “手机不敢离身,咱不能耽搁为大家送货。”每天只要接到顾客打来电话,他总能按时送货,从不失约。年迈的李奶奶,儿女不在身旁,行动不便,石向军总是扛着25公斤的面袋子,一步一步地踏完40个台阶,给李奶奶送到厨房。张大爷是个残疾人,行走靠双拐,只要接到他的电话,无论刮风下雨,石向军都准时把面、油、米、豆给老人送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向军成了李奶奶和张大爷的亲人。“向军是好人,总是义务替大家送东西。”赞誉也不断传来……

  有一次,在乡镇工作的柏某加班中接到妻子电话,让他回家顺路买米,由于工作忙抽不开身,还碰巧是个阴雨天。于是,和石向军并不熟悉的柏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石向军的电话。不到10分钟,米面就送到了柏某家中。

  小李想做粮油生意,苦于没有资金,找到了石向军。说明来意后,石向军满腔热情,伸出援助,给小李送去一车面粉,并承诺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再付款。在石向军的帮助下,小李的粮油有了货源支撑,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都说同行是冤家,而向军和小李却成了好兄弟。

  低保户蔡大伯找到石向军,说这个月手头紧张,看能否赊袋面?没想到石向军满口答应:“我给您老送去,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给。”于是,老人前头带路,石向军背后扛面送到了蔡大伯家中。

  ……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但对于大家的声声赞誉,石向军总是憨厚一笑:“没啥,都是顺手的事,不值得一提。”

  该县工商质检部门在复过秤、查过面后,授予“向军粮油”为“信得过单位”。消费者协会对“向军粮油”广泛征求意见时,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向军粮油’明码标价,质量可靠,服务周到,是可以信赖的商业道德模范。”

  “让大家吃到放心米面油,为大家提供及时的服务,是我的经商准则,只要大家需要,我永远在路上。”以诚相待,信义为本。石向军的肩上,扛的不仅仅是面粉的重量,更是一份责任;他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壶好油,更是一份真情。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