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环卫工人:城市因他们更美好

2020-10-29 08:56: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他们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人。熟悉是因为,他们天天忙碌在大街小巷,穿梭在你我身边,用满身尘土和汗水换来城市的靓丽容颜,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与他们擦肩而过;陌生是因为,身边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群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我们从不曾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10月26日是环卫工人节,记者走访了几位环卫工作者,在属于他们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对他们说声:“谢谢!”

  席志娟:“扫”出靓丽街景

  从20岁至41岁,席志娟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环卫事业,献给了与她朝夕相伴的市区向阳路。

  每天凌晨3时,席志娟都会用扫帚开始新一轮忙碌。在她看来,“夜间清扫不能松懈,要与机械作业配合到位,确保晨起的人们看到崭新的城市形象。日常保洁同样重要,眼里要有活儿,看到脏就要扫,不能让街道蒙灰。”

  21年的工作经验,使已经不惑之年的席志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手“绝活儿”。只见,大小扫帚轮番切换,烟头、纸屑、落叶顷刻间没了踪影,路面变得清爽干净。来来往往的行人微笑着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其中一位白发老人更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好姑娘”!

  令席志娟深感自豪的是,她们一家两代出了6个环卫工,为我市环卫事业接力作贡献;令她深感骄傲的是,每次穿着蓝橘相接的工作服去接两个孩子时,孩子们总会亲热地挽着她告诉同学,“瞧,我妈把这条路扫得多干净!”更令她深感欣慰的是,孩子们主动陪她扫街时会有感而发,“妈妈,我终于能理解您常说的那种成就感了!”

  “街道干净,城市美丽,市民满意,我就高兴。”这既是席志娟的心愿,也是她的目标。“自市区靓城提质‘三大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干劲儿更足了,要把街道扫得更干净,为我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助力添彩。”

  郭秀芝:“清”出小巷新颜

  “我们是城市清洁工,热爱城市爱卫生……”10月24日傍晚,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一辆电动三轮垃圾收集车缓缓驶入体育南街琉璃巷,50岁的清运工郭秀芝同往常一样,热情地招呼居民们将垃圾投入车厢内。

  从外面看,琉璃巷是一条不太垂直的狭窄小巷;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堪称“九曲十八弯”,一条小巷连接着多条不对称的小胡同。自市区推行“133”生活垃圾不落地工程以来,郭秀芝从清扫工转岗为清运工,每天穿梭在“弯弯绕绕”之中,上门收集这一带所有居民的生活垃圾。

  “这户是一对小夫妻,平时忙着上班,会提早把垃圾放在门口”“这里的租住户多,垃圾也多,房东一个人倒不过来”……虽说这一带“藏”着一二百户人家,但郭秀芝对每一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收集车每停在一处,她都会跳下车来,帮着大家一起拾掇。

  来到一条狭窄到仅能供两个成年人并排通行的胡同时,郭秀芝特意将收集车倒着开进去,倒到靠后的一户人家时,她摸黑走进院子,将垃圾倒进车厢内后,又把桶放回原位。她道出原因:“这家老人的听力、视力都不好,不把桶放回原位的话,老人会找不着的。”

  对郭秀芝而言,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对居民们来说,这些小细节足以体现她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张临平:“洒”出洁净城市

  “没想到,如今的环卫车辆既先进又漂亮。”4年前,一辆全新的洒水车从张临平身边驶过,不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还改写了他后半生的职业选择。

  当时,张临平刚刚结束了20年的客运生意,准备另谋生路。亲戚、朋友纷纷劝他去“跑大车”,但他出乎意料地投身环卫行业,成为洒水车驾驶员,这与大车司机的薪酬相距甚远。面对他人的不解,张临平特意解释:“自从那天看见新型洒水车,我就想成为它的驾驶员,为城市的整洁作贡献。”

  鼓楼南北大街拓宽改造完成后,张临平就担负起清洗整条大街中央树形台的任务。每天凌晨1时上路,从黑咕隆咚一直忙到天蒙蒙亮,但是他心里充满了干劲儿,“这是临汾人的母亲街,也是临汾的‘形象街’,把路面喷洒得干干净净,就是给城市加分!”

  近两年,张临平又奔忙在迎春南北街、车站街、华州路,根据道路的宽窄随时调整喷嘴方向,确保喷洒过的地方焕然一新。“天热的时候,一天至少要喷6车水;现在天冷,一天三四车水就足够,收工以后,要随时听候命令,配合其他工种开展联合作业,在提升精细化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品质。”说到这儿,张临平满脸自豪。

  “下班之后,我常常骑着车子去自己负责的片区转悠,看看喷洒过的地方干不干净。每当听到市民们说‘真好’‘真干净’,我就特别开心、特别激动。”虽然每天驾驶着洒水车行进在不变的路面上,但在张临平眼中,这座城市正一天比一天洁净,一天比一天靓丽。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