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今年11月21日是第41个“世界问候日”。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问候、交流越来越少,人们不禁在问: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及交流真的就那么难吗?我们时常听父母及家人抱怨:孩子们都在忙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连打电话的次数也在减少;除了亲情,友情也很重要,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同学、同事间的交流、聚会也在逐渐减少,就算坐到一起,也是各自玩着手机,人们的人情味变淡了。
相反,人们对孤残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陌生人打招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好“问候”的关系?一声问候,万千祝福。我们呼吁大家,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少一点漠视,少一点冷脸,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策划人:郭秀婷
不要厚网络薄亲朋
记者 韩晓芳
时下,很多饭店、酒吧等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都会在醒目位置打出“本店免费提供wifi无线上网”的字样,可是,就有那么一家餐馆明确说明“本饭店没有wifi,和你身边的朋友说说话吧!”乍一看到这句话,心里顿时弥漫了一种温暖,对此饭店瞬间充满好感,感觉老板特有人情味。
感动之余,不得不深思,为什么有很多人不知不觉间成了“低头一族”,一回家就打开电脑上网,一有时间就捧着手机玩游戏、聊天、发微博,时不时地“摇一摇”附近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和素昧平生的人聊得十分热络,对着屏幕与“熟悉的”陌生人聊得不亦乐乎,却忽视了身边的至爱亲朋,似乎与他们没有什么话题,连问候一声都提不起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对此现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临汾市荣军康复医院心理科主任李彩芳说,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日常交友时间减少,而上网交友却方便快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稍有闲暇就可以和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互致问候聊几句,一般来说,网聊的人大多不认识,由于互不相识,大家心里对或遥远或附近的陌生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感觉这样交友新鲜刺激,同时,网络便于掩盖身份,相互不知根底,没有职务、级别、收入、年龄等方面的顾虑,网聊时话题就很多,甚至,有些人在网上完全掩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性别、年龄,用一个假想中的身份交友,体验另一种角色,这种刺激让有些人对网络流连忘返,欲罢不能。而与认识的人说话便没有这么放松,一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顾忌与距离。再者,网络交友、聊天新潮时尚,不用花什么钱,不像现实生活中,亲友相聚,少不了吃吃喝喝,动辙几百元就出去了,对于收入不高的群体来说,就不得不考虑这一项开支。
通过网络、微信等,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相关的群体,探讨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少了现实生活中“不知所云”的尴尬,这也是网络交友让人倾心之处。
尽管网络交友有如此之多的好处,可是,李主任提醒大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毕竟是虚无飘渺的,我们在对网络“情投意合”之时,切记问候也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传播情感的一种方式,别忽视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坚强的支撑者。
给“亲”一声及时的“问候”
记者 祁欣
一声问候,温暖人心。一声关怀,化解矛盾。一声祝福,快乐你我。随着年岁的增长,朋友间的问候祝福显得弥足珍贵,从年少时每个节日都为朋友送上问候,到成年后每送出问候都较为被动。朋友间为啥总是聚少离多?抛开种种忙碌的借口,放声向朋友说出问候吧!“好久没跟在上海的姐妹联系了!趁着问候节,我特地挑选了一条围巾送给她!”在房产公司工作的清清说,平日里工作特别忙,每每接到上海姐妹的电话,我要么先挂掉,要么短短说两句,时间久了关系难免疏远。
趁着问候节给好友打个电话,送她一条围巾表示问候。
小亚在我市某保险公司,除了工作外,她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网购或者玩游戏。“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很少上QQ聊天,就算看到朋友的留言,都懒得回复。时间一长,上学时联系还较为密切的朋友,现在的联系都少了。”谈起问候节,她告诉记者,我的性格需要变一变,不能再这样孤僻下去了。我得主动些,多和朋友沟通,多参加聚会,这样才能融入社会的大家庭,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充实。
谈及“问候日”,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但归根结底多数人都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有意无意地“减少”对朋友的问候,或是因为工作、生活的忙碌。但采访中,有人坦言称,问候节,我要放声对朋友说出祝福。”问候节,我要主动约兄弟们出来聚聚,聊聊曾经,说说未来。”
弱势群体不孤单
记者 弓佩玉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会收到来自父母、朋友传来的种种问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身体残障被归为弱势群体,他们因为无人关爱变为孤残儿童,但是他们并没有被社会遗忘,因为社会有爱。11月20日,记者走近弱势群体,了解他们收到的各种问候。
我市聋儿康复语训部武主任介绍:不时会有人前来给聋哑儿童送爱心、送温暖。他们会同聋哑儿童做一些游戏,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在互动中让他们获得接触社会的机会。每举行一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关心弱势群体,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志愿行为,不如说是一种义务。”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的负责人如是说,我们把全体社员分为三部分,每两周就会分别前往红丝带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上周,我们组织了50多名学生,前往临汾市子弟学校,为他们装扮宿舍,看着彩纸和彩色的丝带把他们的宿舍装扮得非常温馨,我们感觉付出多少也值得。”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集结全国各大高校的志愿者,通过搜集诸如音频、贺卡等资料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传递爱心。“为弱势群体送去问候并不是偶尔为之,我希望把爱心公益活动常态化。”
越是亲人问候越少
记者 郭秀婷 实习生 尉菲菲
“世界问候日”,这个起初是为了促进和平的日子,现如今已经成为促使人们相亲相爱的主题纪念日。记者通过走访得知,市民在问候日这天最想对父母进行问候。
父母是子女的顶梁柱,也是子女温暖的港湾。市民小张来自江西,在临汾打工已经5年了,每年过年时才能回家。他告诉记者,以前并不知道有“世界问候日”,现在想通过“世界问候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问候。自己一个人在外打工虽然艰苦,但一想到父母就觉得温暖,就觉得充满了力量。他说道:我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平时一工作就是一天,闲暇时间还得去应酬,因此很少给父母打电话。我不在他们身边,没法照顾他们,只希望他们天天开心,身体健健康康的。
在外边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想到有他们在,就什么都不怕了。”留学俄罗斯的豆豆,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有关“世界问候日”的消息,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国内的朋友、同学都羡慕我在国外,其实国外的留学生活特别孤独寂寞。假期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的假期都是呆在家里一直看着QQ,希望家人可以上线,跟他们好好聊聊天。因为国际长途比较贵,大多数跟父母的联系都是协调好时差、约好时间来视频。‘钱还够不够花?’这是爸妈问我最多的一句话,一听到这个我就很心酸。我很爱我的父母,我想通过“世界问候日”向他们带去最真挚的问候和祝福,希望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工作顺利。”
50多岁的张女士上有老下有小,她家离娘家较远,每天一家大小的一日三餐都是她忙前忙后,因此很少回娘家,母亲还打趣地说:“这人心哪,都是向下长的。”她也知道女儿不能老往娘家跑,可又实在是想女儿。张女士也因此而愧疚,不能时常在母亲身边听她唠叨、说笑。
在整个调查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越是亲近的人,被问候的几率越低。20多岁的子女往往比三四十岁的人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女士比男士做得更好。成年人往往在社会中努力打拼而忽略了很多东西,对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关心不够,不过市民都肯定了问候的重要性。
陌生的问候你收到了吗?
记者 李静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每个人只需一个简单、真挚的问候,或是一个甜美的微笑,就可以把快乐传递给他人,使忙碌的都市人群在喧嚣之外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当陌生人对你送上亲切的问候时,你将如何回应?是坦然接受,还是警惕防备?11月19日11时30分左右,交通高峰期即将到来。记者在鼓楼东大街青狮北街口等待红灯时,留意到身旁还有五位市民准备过马路。记者微笑地转过头,主动上前对他们说出“您好”。互不相识的五人都下意识地看向彼此,随后又各忙各的。记者再次说“您好”,一位穿着紫色羽绒服的年轻女孩连头都懒得抬,直接绕开记者,走向身后的一家包店。其余的四位行人也纷纷闪躲,与记者拉开距离。
随后,记者来到青狮南街口,在一家服装店门口随机向不同年龄段的15位路人打招呼。年轻人大多会狐疑地看一眼,然后匆匆离去。相比之下,中年人显得热情许多,有人会询问记者“是否相识”,或笑容满面地回复“您好”,还有一位十分热心的中年女士,一直追问记者“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是否需要帮助?”。
当记者问及“世界问候日”,路人们都摇头,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节日。而记者接触的20位路人中,只有7人能够放下心防,接受陌生人的问候。在银行工作的张女士诉出原因:“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太多了,不能不防。尤其是遇到陌生人主动打招呼时,心里肯定会犯嘀咕,会想这人是否揣着什么不良目的。即使不把人往坏了想,也会思考这人是不是搞销售的,不能接腔,不然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产品推销。”
社会进步了,感情文明却倒退了,人与人之间不知何时筑起了堡垒,心与心难以贴近,难以坦诚相待。但愿,真诚的问候可以让人卸下防备,用心去感受温情的社会。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