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隰斌 弓佩玉) “几年前,我往贺家庄粮站存了7000斤小麦,可等要取面的时候,却被告知因粮站更换了负责人,以前的旧账都不算数。截至目前,粮站现在还欠我3000多斤小麦。”11月23日,尧都区贺家庄乡村民亢女士致电本报。在详细了解了亢女士的遭遇后,记者来到了贺家庄乡,在采访中意外得知,亢女士被欠的粮食只是九牛一毛。
在面粉厂外,几位村民在路边闲聊。据了解,他们的粮食也在几年前存进了面粉厂,除了存放的数量不同,其他的描述与亢女士如出一辙。“与我们有同样遭遇的人还有很多,多至上万斤粮食,少的也有上百斤。浮山那边的村民也在这里存粮,他们的数量更多。”说话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粮站还欠她300余斤粮食。
当问及有无凭证时,一旁的杨女士把记者带到了家中。“这是发给我们的存粮本,存粮多少斤,取面多少斤都记录在册。如2009年存入小麦4688斤,外加30斤玉米。”
“村里人收了麦子后,一般都会选择让粮站代为保管。一斤麦子换一斤面,外加加工费,这样算下来很划算。但是自从2009年,该粮站负责人不再露面,不仅面粉拿不到,就连自己的粮食也取不出来。”杨女士介绍,该粮站的全名为“临汾市尧都区玉龙面粉厂”,上一任负责人名叫吉玉龙。
几年前,吉玉龙在贺家庄乡修三轮,为人和善,待人有道,凭着良好的声誉以及手中的一些存款,他买下来了原国有贺家庄粮站。在2009年停产调整以后,2010年由吉二女,也就是吉玉龙的二女儿接手经营。
杨女士告诉记者:吉二女说父亲手里的账与她无关。从2009年至今,将近5年的时间,附近的村民会一同去面粉厂讨说法,但都吃了闭门羹。村民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与吉玉龙取得联系。有时遇到强硬的村民,也能取上面粉。”与杨女士有同样遭遇的村民还有很多,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村民,他们均表示自己在玉龙面粉厂存有麦子,到现在都没有给他们答复。
“吉玉龙人品、声誉都没的说,所以我们才会把粮食放在粮站,可谁知会发生这种事情。每天面粉厂都会围很多要粮食的人,现如今,面粉厂天天大门紧锁,也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村民靳小娃告诉记者。
记者当即来到玉龙面粉厂,两扇铁门被一把大锁紧紧锁住,只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虚掩着。
记者找到了面粉厂如今的负责人——吉二女。“不能光说我们没理,村民也有欠厂里的没有还。”吉二女说,当时父亲经营面粉厂时,自己只是在厂里帮忙,5年从没有领过工资,也不管账,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每个前来存粮的村民人手一个存粮本,但部分村民前来取面时不拿本,只是在吉玉龙的账单上记上一笔。最后导致村民手里有一本账,吉玉龙手里有一本账,两本账也没在一起兑过。村民所取面粉超出所存的数目也是常有的事。
当问及吉二女是否清楚父亲欠村民多少,村民欠父亲多少时,她表示并不清楚。
“存多少湿麦子,就要取同样斤数的面粉,这样一来,面粉厂不仅不赚钱,还得往里贴钱。”吉二女告诉记者,5年前,小麦收购价为0.6-0.7元/斤,现如今小麦收购价涨到了1.2元/斤。50斤的面粉也由以前的40元涨到了85元,村民要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取面,她根本负担不起。
吉二女说,为了面粉厂,父亲这几年把精力全都用在跑相关手续上,如今手续是完善了,资金却出现了断链,看着远不如该厂的单组磨还在生产,而父亲把10组先进磨面设备闲置,自己借债重新启动了磨面机,但眼下实在是太困难了,也是想只要厂子在,机器转,就有办法替父亲还乡亲们的粮食。“如果村民家中确实困难,我就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偿还。”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