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轻装上阵”保暖效果不尽人意

2013-12-10 09:20: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不少羽绒服品牌脱去厚重的形象,改走轻薄路线,很多羽绒服总重量不到100克。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轻薄型羽绒服并不像宣传中说的那么暖和,有的甚至存在偷换概念、虚假宣传的现象。
    随着气温的不断走低,各式各样的羽绒服被摆在了商场显眼的位置。记者走访发现,虽然价格比去年略高,但目前羽绒服的销售情况还不错。其中,轻薄型羽绒服占据了销量的20%左右。记者询问保暖效果如何时,得到的答复是要比普通的羽绒服暖和,因为填充物为白鸭绒,含绒量较高。
    那么,轻薄型羽绒服真的有那么暖和吗?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表示,轻薄型羽绒服的保暖效果还行,但离宣传的还有一段距离。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她和闺蜜一人买了一件轻薄型羽绒服。“当时摸着面料很舒服,衣服特别轻,穿上也不显得臃肿,就买了一件。”她说,当时也担心不暖和,特意询问了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称,比一般羽绒服还要暖和,穿着过冬没有一点问题。“买了就穿了,感到确实暖和。但近日来气温下降到了零度以下,穿着就明显感到冷了。心里觉得不舒服,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刘女士说,自己在网上搜索过,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因为新奇而买了轻薄型羽绒服,到了真冷的时候,才发现保暖效果和一件棉衣差不多。
    记者走进多家羽绒服专卖店,挑选轻薄型羽绒服,发现一些轻薄型羽绒服只标注含绒量,不标充绒量,有的甚至连含绒量也不标。部分“羽绒服”其实是棉服,不是绒服。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价格越高的羽绒服,充绒量应该越高。不过记者发现,一件打完折后800元的轻薄型羽绒服,充绒量只有不到60克。当记者询问这么少的充绒量能否保暖时,销售人员表示,该产品使用的是压缩过的白鸭绒,外观轻薄,但是保暖效果一点都不差,“绒不是越多越暖和,好的羽绒薄薄一层就很暖和。”销售人员说。
    而另一品牌的某款轻薄型羽绒服,售价只有300元,宣称绒是“科技绒”。据记者了解,羽绒服的原料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300元能买到真的羽绒服?当记者看到该羽绒服的标签牌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该羽绒服的填充物是100%聚酯纤维,也就是棉。既然是棉服,那怎么能称是绒服?一些销售人员坦承,把棉服称之为绒服,是行业惯例。
    记者上网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有《羽绒服装国家标准》。标准中对含绒量、充绒量等羽绒服概念进行阐述,同时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必须要达到50%以上。据了解,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绒中的含量的百分比,含绒量是决定羽绒服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含绒量越高而保暖效果越好。充绒量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在标签上通常用克来标示。
    专家表示,羽绒服的保暖与含绒量、充绒量都有关系,轻薄羽绒服只是过分夸大了衣服的含绒量,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看清充绒量。含绒量再高,充绒量达不到标准也不暖和。记者景文婷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