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 08:40: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了及早掌握2014年农民种植意向,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近日对我市6个县110户农民种植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平均每户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实际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15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略有增加,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没有变化,棉花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蔬菜瓜果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其他农作物比去年减少。
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主要原因一是玉米收购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一直坚挺,最高时达2.2元/公斤。二是国家给农民发放了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等,极大激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外种植玉米简单方便,销售渠道也非常畅通。三是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可以种植玉米的土地增加,气候、土壤适合种植玉米,最近两年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很多旱地变水浇地,农民可选择范围和自主权不断加大。四是玉米价格上涨后,在秋季作物中,种植玉米的效益好于种植大豆、绿豆、红豆等小杂粮,因此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较大。五是从发展趋势看,经济越发达,对玉米的需求量就越大。预计2014年生猪市场较好,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增加,因而农民选择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导致了小麦、薯类种植面积的减少。
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老百姓不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油料作物种植,只是农民调剂生活的一种食品,因此种植面积一直不大,户均种植面积为0.06亩。
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蔬菜种植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收益受市场价格波动大。去年蔬菜价格较高,农民积极性高涨,但集中种植、集中上市,出现了卖菜难现象,导致收益下降。
棉花的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棉花管理费时费工、用工多、价格明显偏低,没有最低保护价,没有直补和综合补贴,棉花种植面积呈缩减趋势。二是由于棉花机械化程度低,日常管理相当繁琐,用工较多,病虫害多等原因,减弱了农户种植积极性。2013年我市棉花品质差,卖棉难,我市棉花种植面积也较少,且棉花种植周期长价格不稳定,农民种植意向受市场效益的影响,导致了2014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
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略有下降。比如芦笋、黄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生地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下降原因一是生地种植对土地要求较高,不能连茬种植,本村租地难,外村租地管理不便,也增加成本;二是生地市场近年价格波动大。农民根据市场行情、收益情况等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农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导致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略有下降。 通讯员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