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刘先生向本报反映,很多人夜间骑电动自行车不开车灯,大玩“隐身”,给出行安全带来隐患,希望广大市民能注意这种现象。
当晚19时许,在五一路与鼓楼南大街交叉路口,记者蹲守了约20分钟,在过往的30多辆电动自行车里,记者发现开车灯的寥寥无几,在昏暗的路灯下,电动车后灯也只有在减速或刹车时偶尔亮一下。20时左右,记者又走访了迎春街、贡院街等几个路口,发现电动自行车夜间不开灯的现象十分普遍。
随后,在平阳南街与福利巷东口,记者同样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记者还发现不少没开车灯的电动自行车和私家车抢道,混行在道路中间。有的还驶进机动车道,在机动车流中寻找“捷径”,有的甚至逆行,与正向行驶的机动车迎面“擦肩”而过。
针对这种现象,有不少汽车司机大呼“亚历山大”。
私家车主刘师傅告诉记者:“晚上开车回家时电动自行车从对面驶来不开车灯的现象很常见,每次走近了才看见,幸亏刹车及时,否则就发生事故了。”出租车司机陈师傅也表示:“一到晚上,特别是没有路灯的路段,就怕遇上不开灯的电动车。”陈师傅解释,如果电动车晚上不开车灯,根本无法捕捉其行踪。电动车本身声音小,车速快,在路口掉头拐弯一点征兆都没有,稍微不注意,就会酿成事故。
为什么市民夜间骑电动自行车没有开灯习惯呢?“一是费电不说,二是电动车的光线太弱,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正马路上都有路灯。”在福利巷西口一骑电动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都是这样骑电动车的,不会有危险。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持同样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省电、灯坏了和有路灯等等成了他们不开灯的理由,此外,不少市民反映,在车灯发生故障后,车主为了节省修理费用,往往抱着能用则用的心理。车灯也沦落成可有可无的一个部件。
交警提醒,夜间由于光线暗,能见度差。冬季天黑的又早,如果骑电动自行车时不开灯,使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双方都很难及时有效发现对方。同时,由于机动车的视觉盲区和夜晚光线等问题,电动自行车夜间如不开灯行驶,使机动车驾驶员很难发现。所以为了自身安全,晚上骑电动自行车时,最好开启大灯和尾灯,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