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妇联从推动实施儿童发展纲要、规划,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全局高度,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牵头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作用,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为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关爱儿童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3年,市妇联被全国妇联、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市。
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临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始终把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和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教育网络的基础。
专门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对我市贯彻《若干意见》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并由妇联、教育、民政、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妇联。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上下同心培育栋梁材,多元互动共圆中国梦”家庭教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实施工作,并将家庭教育重点工作和指标纳入全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范畴;纳入精神文明单位和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妇联系统年终重点考核范围。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订了活动方案,并配备家庭教育工作专兼职干部,使全市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妇联组织积极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化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丰富载体,拓展阵地。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明确“牵头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的工作定位,按照以德树人的要求,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特色活动,力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到家家户户。一是宣传教育,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以“六一”、建党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童心向党歌飞扬”“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用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精神激励未成年人。开展“学习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家校桥”示范校创建工作,印发家庭教育宣传手册近万册,利用“家校桥”公共服务产品,发挥网上家长学校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互动便捷、参与便捷等优势,传播科学家教知识,引领舆论正确导向,架起了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联互通、及时交流的桥梁,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二是举办讲座,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和方法。聘请全国及省市家庭教育专家成立临汾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专家组,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同心培育栋梁共圆中国梦”家庭教育讲座。全国家教专家戴东老师在市直、翼城、乡宁、大宁、洪洞等县市开展家庭教育讲座5场,场场爆满,5000余名家长受益。家教专家李霞老师从全市0岁—3岁幼儿家长培训抓起,每周都深入各县(市、区)举办讲座三四场,现已在妇幼保健院、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共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讲座40余场,培训家长6万余人次,覆盖了从胎教、早教、幼教直至高中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各县(市、区)妇联围绕主题都举办了家庭教育讲座,同时组建家教宣讲团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他们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作用。目前,全市已共举办各级各类家庭教育培训讲座85场,9万名家长受益。三是开展活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以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阵地,举办了“阳光妈妈快乐读书”活动、“春蕾桥·爱心家庭派对”活动、“绿色网络助飞梦想—— —网络关爱青少年”主题的家庭护卫行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亲子运动会、“感恩母亲弘扬孝道”亲子活动、小记者夏令营、环保手工制作比赛、家庭环保大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家长儿童参与率达到95%以上,促进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成长,形成和谐亲子关系。
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各级妇联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建家长学校3946所,其中一类216所、二类近800所。全市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或辅导站19个;建立家庭教育基地18个;组建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17支;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2600人。9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妇联、省文明办授予省“家校桥”示范校。先后有5个家庭教育集体、9名个人、9名家长、10所家长学校、3名家教志愿者、18个家庭教育示范基地获得省妇联表彰。2013年全市有2名学生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好少年”、7名同学被评为山西省“美德少年”。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普遍提高,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家庭教育的育人环境初步形成,广大家长科学教子的意识逐渐增强。市妇联将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扎实做好试点工作,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讯员董琴琴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