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使命 勇攀新高

2014-02-18 08:13: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3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奋发有为的进取姿态,忠诚履职,争先进位,开拓出队伍精神大提振、基础设施大更新、业务领域大拓展、服务能力大提高,社会地位大跃升的崭新局面。在2014年1月底召开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市司法局第7次蝉联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称号;信息工作受到司法部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法治临汾建设的关键之年。市司法局大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一是法制宣传阵地化。市、县两级在交通要道、繁华地段刷写法制宣传标语,制作了各类大型广告栏(牌)、墙体标语2200余条(块);在电视、广播、报刊开设法制专栏节目50个,建立专业普法网站15个;市电视台开办的《论理说法》、《临汾日报·法治社会周刊》、广播电台的《法治时空》,极大增强了普法宣传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襄汾县投资12万余元在丁陶文化广场制作不锈钢法制宣传栏12块;尧都区投资30余万元在8个街道社区繁华地段建立了“法治长廊”,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场所。二是法制宣传常态化。全市聘请2000余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普法员,还利用各个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了密集性专业法律法规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尤其是“12·4”法制宣传活动更是以其宏大的声势和丰富的内容将法制宣传推向高潮。三是法制宣传品牌化。市委依法治市办共编发依法治市快讯20期,《临汾普法》4期。翼城县创办的《经纬剧场》已历时7年,共拍摄播放普法短剧440期,深受全县人民的喜爱,成为创新普法的知名品牌。去年7月11日《法制日报》头版以《翼城:经纬小剧场变成普法大舞台》为题进行了报道。安泽《荀乡法制》、洪洞《法律之声》成为当地群众学法用法的良师益友;吉县普法模范胡祖金等一批热心普法人的先进事迹陆续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进行了专题报道。

全市依法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广泛开展了“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去年全市涌现出6家省级依法治理标兵单位和示范单位;有30家单位被树为市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翼城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法治临汾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司法局在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进基层法治创建、抓好“六五”普法中期督导的同时,全力推进法治临汾建设。去年10月28日以市委名义下发了《关于深化法治临汾建设的实施意见》。12月11日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了依法治市“1+6”体系的相关文件,为深化法治临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努力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积极服务转型跨越发展。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全力服务“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与市综改办联合下发了《临汾市法律服务和保障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与市重点工程项目办联合下发了《律师、公证服务“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实施方案》,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法律服务力量,促进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律师、公证机构对近百个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了跟踪服务,共接受咨询3500人次,协助政府审查、草拟法律文书300余份,调解诉讼法律事务230件。平阳公证处积极为临汾煤运公司融资10亿元项目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修改及操作办法等项公证服务,确保了企业借贷资金的实现。市局组织3家司法鉴定机构参与曲亭水库透水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先后为6个村623户11.5万平方米的受损房屋进行了司法鉴定,使受灾群众得到补偿资金928万元,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好评。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侯马等沿汾县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服务队伍主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城乡拆迁、环境整治、纠纷调处等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多措并举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夯实基层维稳根基。一是基层基础工作整体跃升。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市171个司法所中先后有128个达到省级规范化司法所标准,80%的司法所达到2人以上,为基层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二是人民调解工作卓有成效。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新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机构和职能不断完善。市级命名首批规范化调委会270家,并推荐1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和4位人民调解员受到全国表彰,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全市司法系统共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569件,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三是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全市17个县级司法局全部内设了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建立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完成了手机定位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市局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工作协调会,面对面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全市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到位,无一脱管漏管。四是安置帮教工作日趋完善。市、县、乡三级安置帮教组织全部启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了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工作和危险性评估,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机制。尧都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排查工作在全省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工作会上了做了经验交流,受到了广泛好评。

■本报记者 卫博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