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晚上9时许,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乡宁县管头镇上善村的同富新煤矿,第一次见到了成杨伟。古铜色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一身整洁的休闲衣,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个高大帅气的26岁小伙儿和煤矿工人联系在一起,可成杨伟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了煤矿上班,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他打趣地说自己是一名“黑领”,每天都是白着脸上班,黑着脸下班。
在成杨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同富新煤矿矿区办公楼。一进楼门,记者就看到了大厅电子屏上张贴的一张张洋溢着笑脸的照片,“那是所有矿工各自的全家福,每天下井前看看,不仅觉得很温暖,有干劲儿,而且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因为家人都在等着我们”。不等记者发问,成杨伟便解了记者心中的疑惑。“其实,当初家里人一致反对我到煤矿上班,可是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煤炭开采,我不想荒废了自己学来的知识。”话音刚落,成杨伟的电话响了,“喂!”“吃了吃了。”“没事,我挺好的……”原来是成杨伟的母亲打来的电话,话语中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和担忧。“现在煤矿矿井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只要提高警惕,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一般不会出意外事故。”
“我们是三班倒,每十天换一次班,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不过加上升降井和上井后洗澡的时间,应该也接近十个小时了,但是咱身累心不累。”全程参与了同富新煤矿的建设工作,成杨伟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完成所有的基建工作后,同富新煤矿将会成为临汾市煤炭运销公司的示范矿井,而且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一些自动化综采设备需要有一定技能的人来操作,像他这样具备专业基础的大学毕业生,正是现代化煤矿所需要的,而他能在数百米深的地底下施展才华,这本身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零点时分,夜色沉静,成杨伟换上带着些许汗味的工作棉服、戴上安全帽、打开探路矿灯、脚蹬绝缘胶鞋,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记者请求跟随成杨伟下井对井下环境和煤矿工人在数百米深的井下如何工作一探究竟。可是出于安全考虑,成杨伟拒绝了记者的请求。
在连接着井上和井下两重世界的通道口,记者问成杨伟:“新的一年,你有啥愿望?”他沉思片刻后回答:“作为一名‘黑领’矿工,健康地活着,运用现代化技术安全生产出优质的煤,就是最大的盼头。”(记者 李卫红 实习生 荀丹薇)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