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过往群众提供热水服务
民警在工作站内处理警务
街区巡逻
安排部署当日执勤巡逻任务
民警在为一名学生的自行车补气
2月23日晚,在市区五一路口,一位70岁的老大娘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了回家的路,徘徊在大街上。此时,布建在五一路口的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复合型警务工作站的民警闻讯而至,先将老大娘接到工作站,在问明情况后,迅速协调了执勤巡逻的车辆,短短的半个小时将该老人安全送回家中。一个简单的公安执勤任务,拉近了公安便民服务的“距离”,这是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初见成效的一个缩影。
自2013年5月以来,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在城区布建了10个复合型警务工作站,分别设置在8个派出所的主要街道、交通枢纽、金融网点以及治安防控的重点区域。这10个复合型警务工作站现有90余名警力,实行“每班三人,每天三班倒”、“流动和定点”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每个站点配备一辆警用摩托车,可依法调解处理一些简单的纠纷,先期处置街面发生的现行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以及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等各类警情。对责任区内的接处警在5分钟内到达,实现对警情“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信息、第一处置”;警务站还配备了饮水机、应急医疗箱、雨具以及气筒等便民设施,方便服务群众。
复合型警务工作站建成使用后,城区增加了街面秩序的“第一触角”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公安机关将依托警务工作站,整合警力资源、固化街面警力、加强街面控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运作高效,服务群众职能的新型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实现“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
本报记者闫锐鹏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