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亢亚莉 实习生 崔 敏) 3月19日,家住尧都区安宇花园的刘女士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称自己用微信扫描张贴在路边墙上广告里的二维码,却遭遇恶意扣费。
“上午9点,我在财神楼街等朋友,无意间看到墙上张贴的优惠广告‘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并且关注即可获得100元购物券’。当时也没多想,就随手扫描了广告上的二维码,谁知几秒后手机就自动关机了,重新开机后就收到了移动运营商发来的欠费提示短信,结果发现昨天刚充的100元话费竟不翼而飞了。后来朋友告诉我是因为手机下载安装了吸费病毒。”刘女士气愤地说道。
无独有偶,在我市一家商场做服装导购的王莉女士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王莉告诉记者,我在某网站上扫描了屏幕下方的二维码,结果收到恭喜中奖的消息,虽然也有疑虑,但想着这是公共正规的二维码,就根据提示输入了账号和密码,没想到手机号绑定的银行账户里200元钱就被盗了。维修手机的师傅告诉我,是因为扫描二维码后,手机自动下载安装了有毒插件,导致绑定银行账户被盗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化妆品、衣服、餐饮等,或是一些保质期短的食品,厂家均可把生产日期等信息扫描进二维码,防止了零售商涂抹修改生产日期的恶意促销行为,消费者省心也放心。因为包含巨大信息量,也容易达到宣传的目的,关注后可以把打折促销信息迅速广泛传播出去,所以商家也偏爱这一“免费广告”。
但是,方便的背后暗藏隐患,因为二维码的生成和使用没有门槛,也缺乏相应的市场监管体制,所以不法分子便钻了空子。以优惠促销为外衣引诱消费者扫描,其实内置有毒网址或插件,一不小心就安装了扣费软件或木马病毒,骗取扫描者话费、流量或者绑定银行账户。
对此,刘女士向广大消费者建议,不要随便‘扫’码,尤其是广告、网站或者微博等平台上的二维码,不要在绑定手机号的银行卡内存储过多金额,不要随便下载安装二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