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田青松 刘静)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农业法制工作会议暨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获悉:今年,我市农业执法部门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出重拳用重典,全面推进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维护正常的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
严格市场准入,狠抓经营主体综合治理。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审查,强化证后监管。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对走村串户流商小贩严格管控,对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户跟踪监管,对违法农资经营门店全面清查,对违规农资企业严肃查处,对无证生产经营小作坊坚决依法取缔。
围绕重点产品,狠抓农资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抓好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等专项整治,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套牌侵权、未审先推以及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查处无证生产、改变剂型、添加未登记成分、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以及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禁用高剧毒农药;严查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假冒伪造登记证以及非法添加农药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假冒、伪劣、超期和超范围使用“三品一标”包装标志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监督检查。
围绕重要节点,狠抓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在春耕、夏播、秋种前等农资购销高峰期,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市场、重点单位的监控,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等纳入检测范围,制订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抽检计划。加大种子的质量指标,农药、肥料有效成分以及对所含禁用和未登记成分的监督抽检,提高抽检覆盖率,依法公布检测结果,共享检测资源。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追溯制假售假源头,及时立案查处。
规范职业道德,狠抓企业诚信体系管理。依托“阳光工程”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促使其依法经营。健全农资备案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产品进入市场。支持有实力、信誉度高的农资企业、专业协会创新农资供应模式,积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销及农资配送机制,将优质高效农资直接送到农民手中。探索开展农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企业诚信体系管理。
净化市场环境,狠抓农资产品案件查处。加大对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县乡农资集散地、流动游贩活跃区及案件多发区的排查力度,坚决取缔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黑窝点、黑作坊。完善农资投诉举报制度,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对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及时成立专案组限期查办;对涉及犯罪的要及时移送。继续推行“黑名单”制度,把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控。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