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成华 李静)家中闲置的电器、衣物等留着无用,扔了可惜,以旧换新”貌似成了拯救的良方。家住向阳华府的陈女士亲身体验后却大感“不值”,补了150元差价换回的煤气灶频频“罢工”,使她陷入“巧妇难为无灶之炊”的窘境。
贴钱贴物换回废品两周前,陈女士去迎春南街开发新村看望朋友时,碰巧遇到了小家电以旧换新的让利活动,想到家中的煤气灶已经用了五六年,她不禁动了“置换”的心思,换回了一台新煤气灶。陈女士起初还觉得这笔买卖挺划算,但用了没几天,煤气灶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使煮饭成了大问题。
“有时打火打不着,有时正炒着菜就自动灭火。”陈女士为此烦恼不已,想找售后,才想起来当时被占便宜的心理冲昏了头脑,以至于连对方的联系方式都没留。
“我问过朋友才知道,原来做活动的商家并没有固定的销售点,就是在一些旧小区摆几天摊就撤了。”陈女士突然间有种上当的感觉,之前那台煤气灶虽然旧一些,但也是两千多元的大品牌,现在换回来这个煤气灶是杂牌不说,质量也很差。以旧换新,实际上等于贴钱贴物买废品。”慧眼识珠谨防被骗补差价以旧换新,对不少市民而言并不陌生。从表面上看,这种形式既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商家带来了商机,不失为一个双赢的举动,但是活动背后有时却暗藏“杀机”。
眼下正值换季之时,一些商家趁热搞起了“旧鞋抵现金”活动,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小郭奔着实惠而去,却发现换回的两双新鞋未必“超值”。“我在贡院街某鞋店看到买新鞋时,不论什么鞋都可以抵90元,就回家翻出了两双旧鞋。拿去置换时,一双补了170元,一双补了203元。”小郭撇撇嘴说,我和同学去逛其他店时,看到相同的款式打完折后也在200元左右,以旧换新并没便宜多少。”“买的不如卖的精,商家牢牢抓住了顾客的心理,用以旧换新来扩大销量。有的商品即使不以物抵钱,在打折后也能享受同等价位。我之前买的一双短靴置换价为412元,以旧换新活动结束后,该短靴的售价居然跌到了390多元。”从事教师一职的王女士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市民,要想淘到真实惠,最好还是货比三家,谨防商家把商品价格调高,或是用一些不知名的杂牌劣质品来搪塞顾客。只有商品的实际价格比市场价低时,再考虑入手。”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