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阳春三月,襄汾县境内的汾河水平稳流过,灌溉着沿岸河滩上的那片绿装,孕育着沿河两岸的经济发展。高大而结实的河坝,平坦而壮观的河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观。而眼前的这一切正是记者于近日在襄汾县汾河治理工程一线现场看到的。
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努力建设“百公里汾河新型经济带”,襄汾县委、县政府更是瞄准把“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襄汾段建设成“一条绿色带、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文化带、长远发展的潜力带、增长级”的目标,从2012年9月起,逐步加大该县城区段后续工程、汾河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和滨河东路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的襄汾县已经全面完成一期的上游段工程,上游段14.82公里的河道和城区段5.42公里的河道得到彻底的疏浚,15.31公里的主河槽得到进一步的固槽,新建3.24公里和加固改建24.45公里的堤防上布置着铅丝笼石大坝,全长398米的邓庄涧河在与汾河的汇入口处得到了更好的治理,12座新改造的沿河泵站取水口将承担起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河道两岸绿化美化的重要任务,294.31万平方米的绿化带上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被,55.36万平方米的堤外防护林已初步长成,此时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精神十足”。
“如今,我们的二期工程即将完成,从2号大坝到襄汾县与侯马市相连的侯襄大桥处,下游段11.61公里的河道得到了彻底疏浚与治理。沿河两岸的加固工程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堤防工程、河底清淤疏浚、河槽加固等工程也已近尾声。”襄汾县水利局副局长仪红娟表示,目前他们将待天气回暖后,对二期工程中9.05公里长的堤顶路进行硬化工程,还有相应的绿化工程,这些工程完工后,二期工程将彻底完成,襄汾县内汾河治理工程将得到彻底的改善,为接下来的百公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学规划,项目支持。襄汾县在汾河生态治理工程上取得的成绩,必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襄汾县委、县政府在一手紧抓汾河生态治理工程的同时,也不忘在全县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上及早部署,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步步深化结构调整,努力建设沿汾河走廊现代农业示范带。重点建设尧京葡萄、陈郭设施蔬菜、襄陵西红柿等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中药材生产加工、一县一业”生猪养殖的2个基地;强化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河西煤化工园区、河东冶金焦化工业园区等六大工业园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扩张,建设沿汾河走廊宜居宜业先行区;实施旅游开发,振兴第三产业,建设沿汾河走廊根祖文化增长极,突出“根祖圣地·文化襄汾”主题,推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表现力……种种不同的行业,囊括各方面的项目引招,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杨全 郝海军)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