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李羿玫) 随着市内交通拥堵现象增多,电动车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而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如今已深入千家万户,同时厂商为防止电动车被盗,在出厂时就设置了报警器装备。而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多家居民区和商场发现,不少市民普遍反映电动车的报警器不但没起到防盗作用,还会造成一系列困扰。
4月6日14时,位于科委巷的安达圣存车处已放满了车辆,杜女士虽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车子往外推,但还是触碰了旁边的电动车,随着一声响亮的报警声,周围的电动车便“一呼百应”,奏响”了此起彼伏的“交响乐”,最怕的就是这个情况,引起周围人的厌烦不说,自己也挺尴尬,每次推自行车都感到‘如履薄冰’。”杜女士无奈道,电动车报警器太过敏感,真是经不起丝毫的“风吹草动”。
相对商业区而言,防盗铃声对居民区的影响似乎更大,记者通过走访市区多家社区了解到,电动车报警器扰民现象颇为严重。家住铁路大宿舍的黄先生便深受其害,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车棚便不断传出报警声,我们老年人本来睡眠质量就不高,这么一闹一天精神都不是很好。”家住商业住宅小区的王先生也曾尝过报警器带来的“苦果”。“过年那段时间,经常跟亲朋聚会,有时还玩通宵,等我初六上班时忽然发现电动车没电了,当时挺好奇,年前电量还是满满的,怎么一下就没了呢?”王先生苦笑道,去了售后才知道,过年期间因鞭炮声密集,引起报警器长鸣进而导致电量耗尽。
“想不到没起防盗作用,反倒影响了正常出行。”王先生真是哭笑不得。
电动车报警器主要作用是“防盗”,但它在“制造混乱”的同时,似乎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实现在好多报警器的声音几乎都一样,响起来也不知道是谁的,而且很少有人去看是不是自己的车子响了,因为十有八九是误报。”家住新东城的方先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电动车报警器误报几率高,长久的误报便会造成“狼来了”的情况,所以说这报警器的作用也是“可有可无”。
报警器不“防盗”,却带来“困扰”,针对此现象,记者来到市交警支队咨询详情。“关于车辆报警器的应用,目前暂无明确的法律条例对其进行监管,相关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设备科刘科长在此建议市民,电动车放置安全存车区域最好关闭防盗系统,如没有存车处,尽量选择人少的角落处,这样报警器不易误报,即使响起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