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韩晓芳) 当今社会,没有身份证,甚至没有户口,可以想像生活中会有多么的不方便,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尧都区市区内有一位老人却过了20多年没有户口的日子。让人欣喜的是,经过临汾市老龄办、几位老龄志愿者和两个派出所的多方努力,日前,老人终于有了户口,而且身份证也正在办理中。
今年72岁的尹全家老人从去年9月份开始,白天外出拣点破烂卖钱买吃的,晚上就在鼓楼下席地而卧。彭真堂、裴仰辰、王新民等几位老龄志愿者发现他露宿在鼓楼下后,积极向市老龄办及救助中心、低保中心反映他的情况,几部门均实地前往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为他送去了食物、衣物、棉被等生活物品,然而,老人不愿意过多地讲述自己的情况,也拒绝去救助中心。
经过几位志愿者多次耐心地询问,尹全家老人才说,自己就是尧都区市区人,以前租住在复兴巷,去年9月份,因缴不起房租,才不得已住在鼓楼下。于是,几位志愿者向他建议,可以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申报低保,也可以到救助站暂住,或者可以申请到福利院、敬老院养老,老人这时才说,自己没有户口。由于他没有户口,所有政策性的救助都因之而难以实现。
原来,尹全家老人前些年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当时,他把粮户关系从南街派出所转出外地。1990年,他再次回到市区时,本该再到南街派出所申报户口,可是由于找不到粮户本而不能报户口。多年来,他以摆水果摊为生,整日忙忙碌碌,逐渐疏忽了上户口一事,导致他既没有户口,更没有身份证。
了解到这一情况,几个志愿者立即赶到南街派出所反映了这个情况,经反复查询,落实了老人曾经租住的房主家的门牌号,查询到老人的户口确实曾经上在这一家。可是,由于这一带后来划归为西街派出所管理,现在尹全家老人要上户口的话,需要到西街派出所办理。
西街派出所的教导员曹宝平接待了几位志愿者。可是,根据“实有房屋、实有人口”管理的规定,由于原来老人的户口所填报的住房是租住的,不符合“两实”管理的规定(一个门牌只能对应一个户主,以便于尽快找到居民),且已经年代长久,不适合再次将他的户口上到此处。为了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特事特办,经研究、协商,4月1日,曹教导员等人决定把老人的户口上到派出所隔壁的户主家,解决了老人最大的难题,为他下一步申办低保、救助、福利等有关待遇扫清了障碍。
责任编辑:王伟